金融“组合拳”增强小微企业内生动力

金融“组合拳”增强小微企业内生动力
2023年06月03日 02:3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在今年4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指引下,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延期还本付息优惠进入倒计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1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优惠政策到期后,小微企业经营是否会受到影响、银行是否会面临新的资产质量压力、优惠政策如何平稳退出……这些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有所恢复

今年4月,监管部门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大中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挥政策性资金服务小微企业优势。

为了促进小微企业恢复内生动力,近期金融机构动作频频。如工商银行多地分行提到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邮储银行发挥中国邮政在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方面的优势,正在重点打造特色普惠金融生态圈。

不过,延期还本付息优惠政策即将到期,使得市场开始担忧是否会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

延期还本付息工具起源于2020年央行推出的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2020年6月,央行创设两个新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经多次延期后,2022年11月,央行等六部门再次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进行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业内人士认为,要考虑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是否会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要看目前小微企业的恢复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此外,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大幅回升。问卷调查显示,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64.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

“从一季度的国内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小微企业经营明显恢复。一方面,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国内消费者消费开支的快速增长大幅推动了零售行业恢复;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结合国内旅游消费等已恢复至疫情前的九成水平,服务业信心重振。”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认为,从信贷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恢复要快于经济社会整体水平。一季度末本外币贷款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1.1%和11.8%,低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25.8%的增速,融资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小微企业经营活力恢复。

渣打银行最新出炉的调研报告显示,5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由4月的53.3略降至52.7,月环比新订单持续上升,产成品库存降低,中小企业整体增长动力保持稳固。从分项指数看,“中小企业经营现状”指数保持在52.9,显示出稳步扩张态势。同时,“未来三个月经营预期”和“信用环境”指数分别较4月回落0.6个和1.2个百分点,但均位于50以上,表明中小企业信心和信用环境相对平稳。

“应延尽延”到期后预计风险可控

此前,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者让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延期还本付息贷款的资产质量如何?

“在‘应延尽延’政策存续期间,监管部门鼓励银行机构将延期措施适度倾斜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利于小微企业恢复经营,重新获得正常还款能力,降低商业银行潜在的资产质量压力。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和不良贷款率均恢复至低于疫情前水平,整体的不良压力可控。”李晔林表示。

“对银行而言,在整个贷款周期内,银行对于贷款的动态都是会进行跟踪检查的,即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出台后,银行对于贷款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惠誉评级金融机构评级分析师向记者透露,银行会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动态跟踪,即使确定为不良,也会进行平滑处理。“从我们目前与银行的交流了解到,大部分银行都说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比例是非常低的。”

李晔林提示,“应延尽延”政策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相关信用风险的暴露,因此新规发布后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部分贷款集中到期的难题,如果出现借款人经营发生实质性变化、资金使用违规等情况,银行将面临一定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对此银行要做好前瞻性准备,借助当前本息“应延尽延”机制恢复至金融机构和企业协商模式的窗口期,建立临时性风险缓释机制,为相关的存量贷款做好分类分组,尽量避免同一类型、同一风险等级贷款大量集中到期,在合理区间内适度调整拨备计提,保持整体风险水平稳定。

另外,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如何平稳退出的确是当前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视经济情况退出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意味着政策会选择在经济运行整体趋稳的情况下退出,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影响较小时才会选择退出。政策退出后,对资产质量所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是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兴业银行研究报告建议,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平滑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退出影响: 一是可以将退出节奏与经济恢复情况挂钩,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经济有所好转的过程中,仍应适当接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考虑在政策有效期内,允许有能力的企业在继续延期偿还本金的同时,逐步开始正常支付利息,以减轻未来政策集中退出时企业偿付压力的提升;三是对仍处于延期还本付息状态企业的经营情况开展排摸,对不同经营情况的企业由银行牵头实施不同的还款计划;四是考虑鼓励AMC等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收购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降低银行不良生成压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