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黄河旅游 兰州打造“幸福河”

创新发展黄河旅游 兰州打造“幸福河”
2023年06月03日 03:18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黄永旭 西安报道

“市民悠闲漫步,河岸两侧绿树成荫,桥梁、雕塑、延河湿地各种景观相互映衬,天很蓝,水很清,树很绿,没想到黄河这么美。”来自四川的付先生对兰州游玩之旅印象深刻。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构建黄河之滨“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景观体系,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共享、长久安澜的“黄河福道”,不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

兰州市委宣传部方面表示,兰州市将持续推进黄河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推进黄河之滨文旅融合,讲好“兰州故事”,从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乘势而进。

保护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保护黄河规范文件相继出台,各项措施也在持续开展。

2021年,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

事实上,黄河长期以来“体弱多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且生态脆弱,上游的高原冰川、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极易发生退化。环境污染也较重,水质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4月1日,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正式落地施行。其中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业内专家认为,《黄河保护法》的施行,主要从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和加强污染防治两个方面作了规定,是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法治保障的迫切需要,对于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清单化、台账化”管理推动清廉兰州建设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兰州市2023年重点任务相结合,编制了《清廉兰州建设2023年推进黄河战略落地见效重点任务工作方案》。

同时,积极开展河道湿地修复、治理过度开发等行动,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强,黄河干支流流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如今,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兰州市委宣传部方面表示,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秦岭西段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陇中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传承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仍闪耀着黄河文化的璀璨光芒。兰州,作为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承载着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底蕴。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崇兰山下的青城镇,频临黄河,水陆交通发达。2006年,甘肃省建设厅、甘肃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公布青城镇等11个村镇为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青城古民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青城镇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遗产,有形成于北宋时期的民间小曲《西厢调》,再于清光绪年间,地方艺人创编《西厢调》小曲,有24个曲调,27折剧本。清代以来,青城烟商们走南闯北,将中原和京畿地区的宅第建筑风格带到青城,青城镇古民居建筑风格呈现多样化态势。

此外,黄河母亲的哺育下,兰州也孕育出了黄河古镇、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黄河楼等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

为了加强黄河文化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兰州市制定并出台了《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已经于2023年2月1日正式施行,这也开创了我国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

《办法》包括总则、保护与管理、传承与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六章五十条,对兰州市黄河文化资源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明确了部门职责,确立了基本保护制度,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制定了具体措施。

兰州市委宣传部方面表示,《办法》以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讲好黄河故事为宗旨,充分发挥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好黄河文章,唱响“黄河之滨也很美”品牌,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办法》的实施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大型文化工程。”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是繁荣振兴文化事业、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力举措。

提升文旅竞争力

“十四五”以来,兰州文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促文,建点串线成面,立体推进文旅融合,积极讲好“兰州故事”,唱响“黄河之滨也很美”文旅品牌。

今年以来,兰州市践行立体“大融合”,全产业链促进文旅产品融合创新,以打造文化创意、文旅节会、文化演艺、夜游黄河、文旅康养、乡村旅游“六大主链”为重点,培育壮大文物非遗、休闲娱乐、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四大辅链”,形成“主链”引领带动,“辅链”补充增色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兰州市累计接待游客464.0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176.795万元,与2022年相比,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上升246.72%和164.28%,全市文旅市场已全面恢复至2019年水平并明显增长。

“兰州在黄河之滨上串联景点打造了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打造了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打造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全面呈现黄河之滨一点一景观、一段一特色的独特风情。”兰州市委宣传部方面称。

兰州市民寇先生向记者表示,“到兰州旅游必须要去的就是黄河风情线,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羊皮筏子、白塔山等许多景点都包含在内了,而且还有兰州黄河楼、河口古镇等许多新近的景点也不错。”

近年来,黄河驿站、休闲步道加速建设,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新建的12公里5米宽幅河道健身步道以及配套建设的10处景观小游园,打造的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沿黄“一桥一景、一点一景”布局39个节点的亮化,使“夜游黄河”成为兰州旅游知名品牌。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兰州市按照“主题+时间+线路”的形式,整合现有经典市内旅游线路,全新发布推出历史古镇1日游、黄河风情2日游、生态休闲2日游等10条精品路线,同时,联合8区县制定了8+N(35条)全域游旅游线路,为来兰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金城兰州四处宜游、万物皆可游的旅游产品。

未来,兰州市将持续推动黄河文化由“静态展示”向“活态传承”转化,推动文旅市场标准化、秩序化,不断提升文旅服务保障,让游客“来得高兴、回得满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