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在连续加息以及能源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美国和欧洲的通胀率在今年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二季度美国经济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但欧元区经济整体仍处于停滞状态。
“对于中国市场,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也比上期略微下调,不过整体保持稳定。”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表示。
刘劲的这一结论来自长江商学院2023年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CKISS)三季度报告。调查显示,约58.5%的投资者认为未来中国GDP增速能够超过5%,比上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在预期增长率方面,受访者预计GDP预期增长率为5.3%,这与上期基本持平。
据悉,该调查主要在全国13个重点城市展开,数据来源于今年8~9月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A股上市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以及其他最新的国内外资本市场数据和宏观数据。截至目前,调查有效回收样本约1500份,其中,普通散户投资者1000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500份。
刘劲表示,受访者对经济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但忽略了通胀的低位运行问题。“从GDP增长情况看,我国经济有回暖倾向,主要是消费情况逐渐稳定,但受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以及房地产预期偏悲观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被拉低了。”刘劲解释。
数据显示,2023年1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CPI后同比增长6.9%,整体情况稳定,其中,1至3月累计同比增长5.1%,4至5月是爆发期,这两个月同比增长了14.8%,6至8月消费增速减缓,这三个月累计同比增长3.3%。
与消费增长态势形成对比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在二季度出现了大幅下滑。如果扣除PPI通胀率,1至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从4月份开始转为负增长,4至5月累计同比下降15.5%,6至8月同比下降11.8%,综合来看,1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4%。
报告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主要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具体来看,2023年1至8月,我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4.9%,其中,1至3月累计同比下降19.2%,4至5月累计同比下降28.4%,6至8月累计同比下降27.7%。
一直以来,房产是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主要的财富来源,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总需求。从通胀率角度来看,我国通胀率自2022年以来持续走低,截至2023年8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增长分别为0.2%和0.7%,PPI同比下降2.9%,GDP平减指数单季度同比下降0.9 %。
“低通胀的背后是总需求不足,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有效扩大需求也成为经济复苏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刘劲说。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今年以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先后推出“认房不认贷”、首套房存量贷款利率下调、差别化住房信贷等政策,目前不少城市甚至取消了限购和限售政策。
对于政策效果,刘劲认为目前仍有待市场检验。“面对需求乏力,我们认为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还可以适度加大力度,特别是货币政策,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大幅下挫,金融机构即使能获得资金也可能因为风险考虑而采取保守策略,因此很难对市场产生有力的支撑。”刘劲说。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22年两次,今年两次,目前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从2022年年初的8.4%下调至目前的7.5%,但整体看降息的幅度比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
为扭转市场下挫压力,刘劲建议,短期相关部门需要出台更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来稳住楼市,长期则要靠改革开放,活跃民企信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这几年受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民营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在要求受访者选择对投资影响最大的议题中,该选项有48.7%的受访者选择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而在2020年年末的初次调查中,只有34.9%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项。
在询问受访者对民营企业的看法中,有67%的受访者表示对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在宏观政策上的连贯性、稳定性,有54.2%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在文化和舆论领域保护民营企业家,只有2.8%的受访者认为“民营企业不需要特殊鼓励”。
该调查结果也是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动力。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