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封莉 北京报道
12月7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构建完善养老服务的北京模式。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在7日举行“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系列政策”专场表示,今年3月份以来,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广养老服务合同网签,使监护人不在身边入住签约难、纸质合同保存难、合同发票查询难等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已累计完成网签合同超2.6万份,受到了老年人及家属的普遍欢迎。
“北京将全面推广养老服务网签。”郭汉桥表示,在把服务管起来的同时,也帮助老人看住养老钱。
2025年实现每个街道乡镇建成一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北京群众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养老机构服务监管的诉求有2262件,其中涉及“签约不便”“合同存在霸王条款”“退费难”等与入住养老机构签约有关的诉求占比近55%。
郭汉桥对此表示,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北京市养老服务合同(养老机构版)》示范文本,把合同制式化、标准化,逐一明确收费项目、违约责任、退费条款、争议处理等关键内容,规定了收取养老服务费用不得高于每月费用4倍的金额上限,排除霸王条款,降低履约风险,让老百姓不用为合同费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实施意见》围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等5方面,明确了19项重点任务。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25年实现每个街道乡镇建成一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集中照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也就是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形成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做好做实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面,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开展已建成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
在完善养老服务清单方面,将建立北京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和市场主体定期发布市场化养老服务供给清单。
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相互衔接补充的新格局
积极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三种形态相互衔接补充的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
《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实现标准化、品质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轻松获取。聚焦90%以上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刚性需求,按照“培育品牌化市场主体、构建就地居家养老和异地康养社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复制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同时,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制餐助餐相配套的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养老助餐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支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机构养老方面,着力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支持国有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承接公办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促进符合条件的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以此进一步提升本市机构养老保障水平。
旅居养老方面,依托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机制和京琼养老服务合作机制,发展质优价廉的异地康养社区和旅居养老,推动建立北京老年人“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服务工作机制,鼓励支持北京老年人冬季到海南,夏季到河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候鸟式旅居养老,满足90%以上活力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针对老年人养老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施意见》明确,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和手机小程序,建设完善集供需对接、政策宣传、养老地图、养老助餐、人才招聘、京津冀协同、养老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针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上门看望、电话问候等探访关爱服务。
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减少养老生活的“后顾之忧”。包括持续完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大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加强基本养老服务统计,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确保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为更好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北京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N”个配套政策,对重点工作做了进一步细化。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