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牧云 何莎莎 上海 北京报道
上海正在形成金融与科创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行动路线图。
近期,《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迎来时隔15年的全面修订,其中指出,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上海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与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能级提升。
在近期举办的“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以下简称“外滩大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解冬透露:上海将出台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向成为“全球有引领性的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目标加快迈进。
如何联动全球金融、科创双中心,实践路径正在加速探索。《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上海相关政策推动和项目规划均在向金融、科技双向驱动的方向靠拢,比如鼓励企业申请科技贷款产品来解决融资问题。下一步,各方也将因地制宜,进一步深入细分赛道,并通过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融合、投贷联动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双中心的融合发展。
金融科技联动科技金融
解冬在外滩大会上指出,上海一直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重要连接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在各方的支持下,上海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金融与科技是上海城市发展标签的两大关键词,金融科技则可以成为金融与科创“双中心”之间重要的连接桥梁。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就阐述了对此的理解。在他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之间,亟须构建三个层面的“桥梁”,以实现双中心的协调互动发展。首先在于,双中心建设中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联动,具体体现为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互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通过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中心的建设,即所谓的“科技金融”,旨在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技产业、科创企业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赋能,以提升其效率、能力和水平,即需要发展“金融科技”。
近年来,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建设成果颇丰,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集聚上海,国内主要的金融机构纷纷在沪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美国运通自1916年就进入中国开展业务,1918年在上海设立中国内地第一个办公室,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美国运通全球网络服务总裁Mohammed Badi(穆罕默德·巴迪)在外滩大会上表示,今天的上海在金融和科技创新方面成就突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全球同行的关注。
印尼领军支付企业Dan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inceIswara(张神源)也认为,上海和中国对亚洲初创企业有特别的吸引力:“很多数字支付创新都起步于上海,这里是全球数字科技企业,特别是新兴市场创业者的向往之地。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创新仍然层出不穷。”
解冬在外滩大会上披露,上海金融科技的新质生产力正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在跨境支付特别是航运贸易等领域推出多个首发特色业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推出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类应用等,示范效应明显。
记者注意到,近期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3》显示:2019—2023年上海科技金融生态指数呈现稳步提升态势,2023年达到近五年最高点173.24。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达到10486.31亿元,同比增长52.14%。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756.47亿元,增长92.7%。2023年,上海股权投资1234起,投资金额2472.27亿元,在我国主要省市中超越北京,位居全国第一(包括深圳、不含广东全域)。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向记者表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有助于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金融中心建设则聚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两者相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此外,上海双中心的建设还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不过,在他看来,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科创金融发展,但银行传统的风控模式和考核体系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以匹配科创企业的需求。
加大开放 集聚多元化资源
记者注意到,2024年恰逢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十周年,双中心中的“科创中心”发展,在近年来正越来越多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
在屠光绍看来,在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互动之外,还需要建设两层“桥梁”——一是在科技金融中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效组合,具体体现为“投贷联动”。二是在直接融资中资本市场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为创新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联动。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黄浦区打造的“中央科创区”在此方面已经开始了探索。
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在外滩大会“中央科创区”分论坛讲话时透露:“黄浦区已集中链接了一批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通过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经验做法,在浦西规划建设了中央科创区,虹吸全球科创资源的同时也推动中央科创区与外滩金融集聚带联动发展,积极打造金融科技的新增长极。”
提及中央科创区的规划初衷,黄浦区中央科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永亮表示:黄浦区希望通过中央科创区,将资源汇聚并在多元化场景中得到应用与集聚,并构建以数字科技、生命健康为核心,以科创服务业为支撑的“2+1”产业集群。
在具体发展举措上,陈永亮介绍,中央科创区将进行科创区自身的产业政策、大张江政策、自贸区联动政策的“三方联动”,并成立科创服务大联盟。“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成果转化项目库、科创投资机构库、科创领域专家库进行成果转化路演中心服务,即对接资本、对接人才、对接项目、对接服务、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前服务、投中服务、投后服务。” 陈永亮表示。
投贷联动方面,记者了解到,黄浦区正在完善形成“1+3+1+N”科创政策体系。黄浦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黄浦目前已经出台了“科技创新12条”“数字产业12条”,支持科技企业向黄浦集聚,并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推出“外滩融易行”“金易融”“企业贷”“科易贷”等金融服务工具。
“我们已经发布了《黄浦区‘企业贷’批次担保业务实施方案》,鼓励企业申请‘履约贷’‘小巨人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科技特色贷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通过科创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科创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
黄浦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深入开展产业研究,找准深耕细分赛道。一方面,立足区域优势和创新资源,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比如,前瞻性布局元宇宙、脑科学、新材料等新赛道,拥抱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新机遇。另一方面,探索新技术融入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路径,比如,聚焦金融科技这一细分赛道,结合外滩金融集聚带打造,不断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在制度建设之外,机制和多元开放也必不可少。在刘斌看来,科创金融推进机制急需优化,目前股权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都处于碎片化的监管体系之下。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推进科创金融工作普遍遇到的一大问题在于,很难从地方层面统筹推动创投、银行、保险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科创金融工作。
“我们需要构建无形的桥梁,即制度之桥、机制之桥和开放之桥。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中心的建设才能拥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功能。”屠光绍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