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加速跑

金融助力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加速跑
2024年09月21日 02:3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自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以来,全国各地迅速响应,纷纷出台新政策、新方案,旨在加速推动这两类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的重视与扶持,也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银行业已经开始积极调整策略,将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并跳出传统的金融支持框架,以创新性的产品和方案,为这些高潜力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助力,赋能企业实现更快速度的成长与发展。

跳出传统思路做金融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主要活跃在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和消费升级等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这类企业犹如非洲草原上具有极强奔跑和跳跃能力的群居动物瞪羚一样,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跑得快、跳得高,被普遍认为极具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而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都是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中央定调支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发展,这对金融供给提出高要求。

近日,记者从兴业银行(601166.SH)了解到,该行将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打造“商行+投行”“线上+线下”“金融+非金融”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成长。

位于江苏常州的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高端锂电池隔膜制造商,近期成功跻身独角兽企业。鉴于该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兴业银行先行通过“投贷联动贷款”产品满足其日常经营需求。当该企业启动Pre-IPO轮融资时,兴业银行又通过“股权+债权”组合模式,联动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银行仅凭传统的金融服务往往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我们要跳出金融做金融,构建‘金融+非金融’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兴业银行的实践为例,在金融支持之外,该行着力满足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科技系统、研究咨询、产业对接等方面的“非金融”服务需求,建立“行业专家库”,深耕“区域+行业”研究,为政府部门、高新园区、科技型企业充当智库,提供研究支持。

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属于特定阶段的科创企业,融资具有一定特点。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分析认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融资很难与传统融资理念、传统金融产品合拍。同时,由于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属于科创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在融资方面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科创企业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精准触达企业综合需求。”

杨海平认为,金融机构支持这两类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持续完善科创金融体系,升级科创金融战略,配合科创企业的梯度培育政策。“一是以股权投资为重点,推进股债联动、投贷联动。二是推进赋能式金融服务。根据企业需求,针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特殊需求,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通过撮合服务,为其整合生产要素、开拓市场和资本运作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三是探索推进顾问式、家庭医生式的金融服务,即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及链接各类机构的作用,为两类企业提供精准的综合解决方案。”

助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不仅仅需要每家金融机构的精准支持,更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生态。“各类金融机构应协同发力,铸牢金融服务的耐心和定力,构建覆盖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融资各阶段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有效支持企业发展。”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一是持续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发挥天使投资作用,围绕产业园区建立天使投资人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平台。逐步健全风投补偿机制,基于前期风投机构成功经验加强风投机构跟投、连投。二是围绕瞪羚企业的不同阶段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完善服务,探索提供以信用、知识产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押品为主的贷款产品,加强机构间股贷联动、投融结合,提供针对瞪羚企业从创业初期到跨越‘死亡谷’直至成为独角兽企业过程中的全周期金融服务。同时,深度挖掘企业发展各阶段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探索金融科技的赋能形式和应用场景搭建。最后,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健全退出机制和信息流渠道,着力减少资本市场对潜在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投资风险。”

匹配风险和收益

当前,金融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发现和识别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方面缺乏有效机制。刘晨表示:“从政策方面看,对有较强潜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可能还缺乏有效的发现机制、培育机制。特别是当前瞪羚企业的认定多以各高新区出台政策为准,缺乏为企业承担试错风险的意愿和有效机制,由此导致潜在瞪羚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过渡阶段可能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此外,不同地区认定标准尚未统一,金融机构亦难以发现和识别潜在瞪羚企业,较难在前期提供有效支持。”

其次,对企业高速扩张阶段资金支持质效有待提升。刘晨表示:“大部分以爆发力强、高成长性为特征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在技术研发、扩大经营规模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且对资金时效性要求较高。但从商业银行角度,这类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需要压降生产经营成本,较难承担高额贷款利率。同时,这类企业呈轻资产化、整体规模较小、风险规避和应对能力相对不足等特点,多因抵押物不足或缺乏担保而在商业银行贷款审批过程中受限。此外,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有待提升,通过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产品创新,从企业信用审核、贷款审批、创新融资等方面推动融资效率提升仍然有待加强。”

从银行角度而言,服务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平衡收益和风险。“服务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等性。”杨海平告诉记者,“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依托政府部门的认定、风险分担机制之外,重点是继续完善投贷联动产品和远期共赢的利率定价机制,以及依托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识别和管理风险。”

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认为:“独角兽企业一般具有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普通金融机构投资此类企业面临一些潜在风险。首先,独角兽企业属于创新型企业,本身风险相对高;其次,这些企业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挑战和压力;最后,如果合理估值存在一定难度,而该类企业稀缺容易受到资金追捧、炒作,就可能面临估值虚高的风险等。”

“此外,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发展离不开资本力量,对于独角兽企业而言,融资需要一些风险承受力高、具有战略眼光的耐心资本与之匹配。”周茂华表示。

综合来看,杨海平认为,金融支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质效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根本上说,需要在金融强国的目标下,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升级。一方面需要考虑进一步优化细化北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标准,加快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中国的耐心资本,借鉴深圳、合肥等地经验,打造基金丛林;充分发挥法治利长远、稳预期的作用,继续修复PE/VC生态,防止非法金融活动继续破坏股权投资生态,努力营造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良好氛围。”

周茂华建议:“未来需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鼓励私募、风投基金积极参与瞪羚、独角兽等科创企业发展。同时,完善资本市场交易规则制度,拓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融资渠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