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20多个海外基地 轮胎厂商出海应对“双反”

布局20多个海外基地 轮胎厂商出海应对“双反”
2024年09月30日 20:0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陈茂利北京报道

    “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多个大厂公布了海外建厂计划,可见今年全球轮胎产业的热度。”一位轮胎行业资深人士在和《中国经营报》记者聊起轮胎厂商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时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海外工厂的中国轮胎企业有12家,另有9家企业规划或在海外建工厂,其中包括中策轮胎、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森麒麟等轮胎头部公司。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海外工厂有15个,规划或在建中的海外第二工厂(或以上)共有6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内轮胎企业出海建厂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轮胎企业征收高额“双反”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有关。在靠近橡胶产地的东南亚建厂既能规避贸易壁垒,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轮胎商务网行业分析师蔡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综合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以及出口税率计算下来,在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国家生产制造轮胎综合成本较国内工厂低10%—20%。

    “公司2024年上半年积极推进柬埔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轮胎生产项目建设,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有效分散贸易壁垒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赛轮轮胎表示。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出海建厂是企业规避贸易壁垒的方式,海外工厂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

    记者就出海建厂的驱动因素,如何应对欧美“双反税”以及品牌建设等问题采访赛轮轮胎、玲珑轮胎。不过,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海外“跑马圈地”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轮胎企业公布多个出海建厂项目。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轮胎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公布多个出海建厂项目。

    9月17日,A股上市公司赛轮轮胎印尼项目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佳腾工业园区正式奠基。这是继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后,赛轮轮胎的第四个海外生产基地。

    中国轮胎企业海外建厂始于2012年。赛轮轮胎是第一个在东南亚建厂的中国轮胎企业,该公司的海外版图起航于越南胡志明市。

    除东南亚外,赛轮轮胎正在向北美扩展海外版图。计划投资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9亿元),赛轮轮胎与墨西哥Tire Direct公司合资的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于今年5月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举行奠基仪式。

    中国第一、全球排名第九大轮胎制造商中策橡胶墨西哥工厂于8月6日正式奠基。据悉,该工厂总投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策橡胶印尼工厂正在建设中,将于今年10月生产第一批产品。

    不甘落后,轮胎行业头部公司玲珑轮胎正在筹划建设第三个生产基地。在塞尔维亚兹伦贾宁的工厂批量生产启动仪式上,该公司董事长王峰透露,墨西哥成为潜在的候选地点之一。

    玲珑轮胎在启动仪式上宣布,计划向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工厂投入46亿元人民币进行扩建,预计到2030年将新增110万条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

    200多亿元市值的森麒麟正在稳步推进摩洛哥智造项目投产,力争于今年四季度投产运行。项目建成后将具备1200万条半钢胎产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摩洛哥与欧美签有自贸协定,从该国出口的轮胎至欧美享受零关税。

    森麒麟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中坦言:“海外产能扩充是中国轮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泰国一期及二期智能制造基地已顺利投产运行,并已成为核心盈利引擎。”

    通用股份方面,公司泰国基地二期今年已经投产,柬埔寨工厂二期于8月份也实现了首胎下线,海外产能快速提升。

    应对“双反税”

    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建厂具有原材料成本低、用工成本低等优势。

    “鉴于欧美发起‘双反’的主要考量或在于‘轮胎进口量占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因此中国胎企全球化建厂将比较有效地应对‘双反’及国内需求下降带来的波动。”民生证券在研报中分析。

    为规避欧美“双反”调查是国内轮胎大厂选择在东南亚建厂的重要原因。据了解,2015年,美国便开始对部分中国轮胎企业征收高额“双反”税,征收的反倾销税从14.4%到87.9%不等,反补贴税从20.7%到100.8%不等。2017年,欧盟也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全钢胎征收“双反”税。

    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美国市场的税率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森麒麟泰国公司适用的美国对泰国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反倾销税率仅1.24%,泰国玲珑适用4.52%的复审终裁税率。

    除了出口税率低,在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建厂具有原材料成本低、用工成本低等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原材料的采集和生产成本占轮胎生产制造成本的80%。轮胎生产主要原材料包括橡胶、炭黑、钢丝帘线以及各种化学原料。在轮胎生产中,原材料成本大约占80%,其中天然橡胶成本占比最大,占比为41.6%,合成橡胶占比为11.8%,钢丝帘线占比为16.0%,炭黑占比为8.3%,化工辅料占比为9.6%,其他费用占比为12.7%。

    蔡娜分析:“在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轮胎生产制造成本与中国相比有较明显差异。原材料成本方面,越南拥有丰富的橡胶资源,主要原材料成本较低,但也有一些材料依赖进口,算下来成本与中国相差不多。用工方面,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30%—40%,尤其是在工厂运营中具有显著优势。出口方面,由于越南与欧美签订了多项自贸协定(如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出口税率相对较低,出口至欧美市场成本更具竞争力。总体而言,越南工厂的综合成本较国内工厂低10%—20%。”

    记者关注到,除了在东南亚布局,国内厂商也开始进军欧洲。玲珑轮胎的塞尔维亚工厂建设动力之一便是全球第二大轮胎市场欧洲市场对轮胎需求量逐年增长。

    大而不强

    中国轮胎设计软件在高端设计、智能化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

    2023年全球轮胎销量17.85亿条,同比增长2.3%。作为全球第一大轮胎生产国,2023年,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达到9.88亿条,同比增长15.3%。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掌握着全球超50%的轮胎生产量,但中国轮胎产业却“大而不强”。

    记者关注到,尽管中国生产全球近50%的轮胎,但中国头部轮胎公司销售额与世界知名品牌相去甚远。以米其林和赛轮轮胎(轮胎上市公司中市值第一)为例,2023年,米其林全年销售总额2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94亿元),业务线营业利润达到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赛轮轮胎2023年营收仅260亿元,净利润约22亿元。

    “虽然中国轮胎的产销量是全球第一,但是国内轮胎厂商的利润却不高。”上述轮胎行业资深人士指出。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发文表示:“中国制造这么强悍,但现在竟然还没有一流的世界轮胎企业和一线轮胎品牌,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缺少世界顶级的本土汽车品牌。”

    “中国尚未诞生一流轮胎品牌,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品牌建设不足,多数企业以低价策略为主,缺乏品牌溢价能力,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不高。第二是研发投入不足,与国际大牌相比,中国轮胎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足。第三是市场定位问题。大部分企业专注于中低端市场,缺乏针对高端市场的明确战略。”蔡娜称。

    值得关注的是,国产轮胎存在多项技术卡脖子情况。一款轮胎从何而来? 设计软件是第一道门槛,在轮胎设计软件领域,一直是外资的软件产品在引领。

    比如,轮胎设计常用的软件Unigraphics NX(为用户的产品设计及加工过程提供了数字化造型和验证手段)是Siemens PLM Software(西门子)公司出品的,设计软件Pro/E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的产品。

    蔡娜表示:“中国轮胎设计软件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尤其是在基础设计功能和应用场景的适配上取得了进展,实现可部分进口替代。但在高端设计、智能化应用、综合性能测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

    轮胎生产设备也是企业轮胎生产制造的关键。据了解,轮胎生产涵盖混炼、截断、成型、硫化等工序,这些设备大部分也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

    一家轮胎原材料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顶级的轮胎成型机VMI是荷兰的,裁断设备费舍尔(FISCHER)是德国的,炼胶设备企业三菱重工(MIT-SUBISHI)是日本的,硫化工序的设备神户制钢(KOBELCO)也是日本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