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我们2024年的人事调动也非常频繁,大家都在期待着,期待一个能扭转乾坤的人。”一位传统车企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2024年,此起彼伏的价格战让很多车企陷入销量、盈利下滑困境。在此背景下,很多车企选择刀口向内,改革求生。内部改革、组织优化也掀起了高管“变动潮”。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对外宣布人事变动的车企超过50家,有超过180余个车企高层岗位被调整,涉及高管高达170余人。影响范围涵盖传统车企、合资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
车企更换高管背后是怎样的逻辑,换人能否解决一些车企面临的经营难题?一位汽车产业链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年的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车企在试错方面失去了耐心,陷入频繁的自我怀疑中。比如一款车几个月销量不好,车企就失去定力,想通过换人调整市场策略、销售策略追销量。”
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知行韬略合伙人杨继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换人的背后,本质还是换经营思路、换策略打法、换执行力度等。实际上,出现经营不佳、业绩下滑时,换人在很多公司都很常见。因为需要有人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责任,这不仅是市场的要求,也是股东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造车新势力频繁“换帅”
汽车行业“十倍速变化”,进入淘汰赛的当下,新势力车企正在通过换人、换经营思路、换营销打法来谋求生存空间。
2024年12月初,哪吒汽车官宣,因战略调整,张勇卸任CEO,转任公司顾问;CEO一职由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做出这一调整的哪吒汽车正身陷工厂停摆,裁员降薪、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旋涡。
张勇被“下课”与哪吒销量目标未达成且陷入经营泥潭有关。高光时期的哪吒汽车曾以15.2万辆(2022年)的销量取得造车新势力销冠。然而,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不增反降,仅销售12.75万辆,与当年制定的25万辆的目标差距不小。2024年,哪吒汽车销量进一步下滑,前10个月销量仅8.57万辆。同年11月,哪吒汽车桐乡工厂被曝陷入停摆,同时传出裁员降薪以及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
“哪吒汽车曾有过销量的高光时刻,但2024年的市场表现确实和头部造车新势力差距较大,怎么办?必须改变经营思路、策略打法以及团队的执行力度。在这方面,更换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主要经营岗位的负责人,就是在换思路、换模式,希望给哪吒汽车换一个活法。”杨继刚称。
因“原地解散”“闪崩”而频频登上热搜的极越汽车,也曾在2024年裁撤多位高管。当年4月,极越汽车营销端、销售端出现大洗牌。营销端负责人杨振以、销售端负责人罗岗以及多名总监被“下课”。
不过,更换高管并未改善极越汽车面临的销量不振、品牌知名度低、资金链紧张等问题。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公司闪崩后发长文反思称:“在营销和组织管理上,频繁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了内耗,浪费了时间和机会。”
造车新势力小鹏2024年也发生多起人事更迭。2024年1月9日,小鹏汽车原营销副总裁易寒离职,加盟Smart;4月2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原高级总监刘毅林离职;6月21日,小鹏智驾原北美负责人林一树离职;7月7日,小鹏汽车技术中心原组织负责人矫青春离职;8月14日,小鹏技术开发部负责人董远强离职。
排除个人原因主动跳槽外,据了解,小鹏汽车人事变动与其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推行降本增效策略有关。调整涉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数据、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等多个关键部门多个岗位。
零跑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离职。2024年1月24日,零跑汽车原总裁吴保军离职;2月2日,零跑汽车原董事长助理曾林堂离职;7月2日,零跑汽车原高级副总裁兼CMO张韦力离职。
2023年9月从vivo跳槽至理想汽车的宋紫薇于2024年10月离职。宋紫薇加入被认为是理想汽车向技术与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步。虽双方未披露离职原因,但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宋紫薇因发表淘宝“7天无理由退货”不当言论将理想带进舆论场风口浪尖。
“高层调整往往伴随企业战略、经营策略调整,因为这两年车市非常卷,车企竞争压力很大,就需要不断调整战略、策略来适应市场。”上述产业链人士指出,“有的公司更换营销人员常常是因为要调整市场销售策略;而有的公司更换技术岗高管是因为要调整产品策略。”
传统车企“顶层换防”
“今天已经不是合资主导的世界了。我们要全面创新,把自主作为我们主攻的方向。” 一位“汽车国家队”高管直言,要走出舒适区,加快创新。
在燃油车时代,依靠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的国有大型车企,在2024年遭遇了合资品牌利润下滑,自主品牌尚未挑起大梁的挑战。在行业价格战和马太效应的推动下,传统车企阵营人事调整加快。
记者关注到,2024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发生多起人事调整。
2024年12月,一份关于中国一汽最新人事变动的名单流出,涉及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一汽奥迪等子公司 30 多位高管。这份名单虽未被官方证实,但随后中国一汽各品牌发布了高管变动消息。
2024年12月25日,一汽-大众官宣新掌门人。一汽-大众原董事、总经理潘占福调回中国一汽,一汽-大众总经理由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陈彬兼任。吴迎凯接替聂强担任一汽-大众副总经理(商务)及销售公司总经理。
就高管变动原因,中国一汽并没有公布,不过旗下的合资板块近年来遭遇销量下滑挑战。一汽-大众2024全年累计完成终端销售整车165.91万辆(含奥迪进口车,2023年终端销量191.02万辆),与年初定下的190万—200万辆销量目标差距较大。
2024年3月,“老北汽人”张建勇“接棒”退休的姜德义担任北汽集团董事长。
张建勇执掌北汽集团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主要涉及自主品牌。
其中,北汽新能源原总经理代康伟升任北汽集团副工程师,兼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北汽新能源原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富升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北汽集团原经营与管理部长刘观桥调任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负责营销板块。
2024年7月,上汽集团迎来近10年来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王晓秋“接棒”到点退休的陈虹成为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履新上汽集团总裁。在两位“掌舵人”上任后,同年8月,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发布多人次、多岗位的人事变动。
是不是换人就能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上述传统车企人士认为,仅凭换人实现改变很难,“汽车行业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文化,除非是完全跨界,否则很难说凭借某一个人的力量带来大的改变。”
“换对了人,会有好的结果,像小鹏汽车换了王凤英(小鹏汽车公司总裁),坚持现有的发展策略,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当然,车企也需要有战略的定力,频繁地换帅,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好。”上述产业链人士称。
杨继刚认为,在高度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除了换帅,车企生存需要出大招、出奇招,要让公司的价值链体系、治理体系与组织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面临积重难返的情况,就算是新上来的管理者励精图治、全力以赴,也要面对‘时间’与‘行业竞争’两个限制性条件。一家车企换帅效果如何,还需要市场检验。”杨继刚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