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黄金价格一路上升,近日足金饰品的报价首次突破了每克900元大关,创下新高。面对炙手可热的黄金资产,一向被视为中长期资金代表的保险资金也将下场配置。
3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告称,经审议,同意吸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寿险”)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
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会员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经交易所批准,有权在交易所开展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应具备七个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章程及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依法合规经营、信誉良好,最近三年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及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设施;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据悉,放开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主要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2025年2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10家试点保险公司可以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
《通知》明确,试点投资黄金范围为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
具体10家试点保险公司分别为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显示,保险资金购金对金价的影响与央行购金类似。央行和险资的黄金配置都是长期行为,在购买中都倾向于低调、缓慢购买,避免短期价格冲击。本轮试点的目的之一可能就是以险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定价权,与央行购金逻辑类似。此外,央行和险资购金都可以通过增加需求和形成宣示效应两条路径影响市场价格。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世界黄金协会、上海黄金交易所等联合编著的《保险问道之黄金投资》指出,保险资金可能成为黄金市场重要的边际定价者,但由于黄金供需结构内在的自发平衡机制,保险资金增加黄金配置对全球黄金供需总体平衡影响可控,不会带来黄金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压力。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测算,中长期来看,中国保险资金黄金持有量可能达到208—555吨,平滑配置下保险资金新增黄金配置需求带来的黄金现货需求年化增量的边际影响可控,占全球黄金总需求的比例在2%以内。短期看,黄金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险资入场的消息可能会对黄金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编辑:李晖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