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漫游 上海 北京报道
金融副省长又添一员大将。根据“广东发布”公号消息称,3月2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李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对于金融高管来说,赴任地方意味着他们要肩负起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央地协同、助力建设金融强国的新使命。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高管调任地方领导后,至少可以从四方面助力金融强国目标落地: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二是推动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三是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治理能力,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四是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法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从国有大行到地方大员
李运出生于1973年9月,研究生,中共党员。李运长期任职金融系统,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行行长等职,2021年任建设银行副行长。
2024年9月,彼时担任建设银行副行长的李运在该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建行的存款增长仍然保持较好水平,其中个人存款的增量居可比同业首位。主要措施有“三个抓”:一是抓客户基础,把客户的服务和经营作为全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不断地深化对客户分层、分群、分级的经营,来带动全行客户规模的扩大和客户质量的提升;二是抓资金的闭环,针对资金的流向,特别是聚焦财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消费交易这些重点的资金链条,着重强化完善支付结算服务和综合服务,来提升资金闭环经营的能力;三是抓重点客群的数字化经营,针对个人存款贡献度较大的,如代发商户、养老这些重点客群,强化客户画像,大力提升数字化的洞察、线上化的触达和生态化的服务能力。
今年3月18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李运提请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3月25日,李运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田利辉分析,这一人事布局实质是金融专业主义与地方治理需求的深度耦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通过“既懂金融又通政务”的复合型干部,既能在短期内化解债务危机、防范系统性风险,又能从中长期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为金融强国目标提供地方实践支撑。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展多元化人才来源、灵活使用专业人才,出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社会主义选人用人新格局。
金融高管“跨界”履新
近年来,多位金融系统高管调任地方担任要职。
2025年2月,周健鹏调任银川市委副书记,属于副省级职务调整。此前他曾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担任宁夏银行行长。
2024年11月,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任命王兵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兵此前担任建设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事会秘书。
2024年7月,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王俊寿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此前,王俊寿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金融工作非常专业,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做。对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需要金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较大。近年来地方金融发展很快,但也凸显了不少问题,比如此前P2P网贷风险及各类地方金融组织的风险事件等,这都凸显专业金融人才来领导分管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是金融副省长产生的背景。应当推动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和从业经历的人,在地方政府领导岗位任职,不仅局限于省级政府,还应包括市级政府、县级政府。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习惯把没有金融从业经历和专业能力的行政官员推荐提名为银行董事长及其他高管,这很容易出现问题。”董希淼举例道,地方党委和政府推荐提名中小银行高管人选,应将从业经历、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监管部门应用好任职资格核准等制度,对中小银行高管特别是“一把手”人选进行严格把关。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