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毅 广州报道
“自动驾驶到底安不安全?新能源车的电池会不会起火?车身够不够结实?智能系统会不会失控?有没有技术帮我应对突发风险?”4月12日,广汽集团举办的“2025广汽科技日暨昊铂HL上市发布会”上,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发出了这一连串灵魂拷问。

近段时间,因为小米事件,关于智驾安全的话题被公众所热议。随着智能驾驶、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已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守住安全底线,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技术的价值落地。
当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的时代,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浪潮汹涌而来,正在重塑汽车产业格局。在这场变革中,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单纯的竞速,而是一场关于信任、关于责任、关于守护长期主义的考验。
车企的责任,除了生产高质量的硬件产品,还包括对消费者的安全承诺。在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广汽集团如何实现智能与安全的平衡?
“目标是比民航客机还安全”
“这是我们自研的黑科技——六边形蜂窝状多胞吸能结构。”在发布会上,吴坚向大家展示了填充进门槛梁和关键受力部位的一种结构设计。
记者了解到,在撞击时,这种多胞结构能有效分散冲击力,减少变形,提升能量吸收效果。吴坚表示,这种结构能够有限分散冲击力,减少变形,提升能量吸收效果,安全空间提升15%以上,吸能效率提升30%以上。
此外,针对大家所关心的碰撞后车门是否能够顺利打开,也就是在事故救援阶段,碰撞后的200毫秒之后,车辆是否会启动事故后状态管理与救援机制?
针对“第一分钟的黄金响应时间”吴坚给出了回应,广汽集团针对车门进行了解锁回路低压电冗余设计,在正面、侧面等主流碰撞形式下,确保四个车门在撞击后依然具备手动或电动解锁能力,便于乘员第一时间自救或救援人员进入车内。
吴坚也强调:“我们对定位、感知、计算、电源、制动、转向、驻车、通讯八大关键系统全部做了双系统冗余。”
正是这两个技术细节,广汽集团需要投入双倍的成本。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侧面碰撞是所有汽车的薄弱点,尤其是电车,车身变形一旦压迫了电池空间,会加大热失控起火的风险。
“业内是怎么要求的呢?在侧面柱碰工况下,一般是允许电池模组轻微变形的。但广汽的标准是电芯空间零侵入、不变形,在车身结构上就为电池安全加了一道保险。”冯兴亚指出。
当天,广汽集团首次公开“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基于这套体系,吴坚直言,广汽在L3上的目标只有一个:比民航客机还安全。
“技术可以迭代,生命无法重来。”在冯兴亚看来,跨过“L2智能辅助驾驶”到“L3自动驾驶”的分水岭,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从“人机共驾”到“系统主导”的责任交接,这意味着用户对安全的底层需求发生了质变,这不仅对智能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车企能不能搭建可靠的安全架构,处理各种突发风险带来了更高的考验。
共同推动行业和法治规范
如果说技术是智能驾驶的“敲门砖”,那么安全则是智能驾驶的“护城河”。
2025年2月工信部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车企明确智驾的功能边界,规范智能驾驶的宣传用语,同时要强化安全设计,并建立事件报告机制。
付于武在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上表示,智能化时代的安全,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也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它是技术研发、法规标准、社会认知、用户行为的系统工程,需“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同治理。
尽管在付于武看来,法规和标准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护城河”,但目前我国对于智能驾驶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完全厘清。
除了技术进步,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底层逻辑在于完善的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在这一点上,各个国家存在差异化,中国侧重于实施先行区策略,探索自动驾驶的商用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据了解,目前获得国家首批L3准入试点资格的乘用车企业只有7家,广汽是其中之一。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国家法规层面对搭载L3和L4等较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打开了政策通道。此外,各部委陆续发布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等文件,确立了相关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方向。
自2003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及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颁布以来,其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上位法规,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驾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吴坚从车企的角度出发,明确表示安全是产品的起点和必选项,而不是需要平衡的变量。他强调,主机厂有责任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正确理解智能驾驶的潜力和风险。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从智驾方案供应商的角度提出安全是绝对的底线,不能妥协。他强调,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实现安全的关键,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硬件,决定了安全的底层能力。
“安全是最大的质量,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追求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说道。
(编辑:童海华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