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买保险是一种自救,重疾险保额最好是年收入的3倍

专家:买保险是一种自救,重疾险保额最好是年收入的3倍
2021年04月30日 20:39 中国经营报

文/陈玉琪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被80后、90后提上日程。购买商业保险,成了年轻群体未雨绸缪、应对意外和疾病的必选题。

“买一份保险在中国是自救行为,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这种自救。”4月29日,在《中国经营报》触角人生保障小课堂系列直播课中,彩虹慧保创始人刘志浩提示,要想买保险不掉坑,一看保险责任,二看价格,三看品牌,最后看人情关系。

商业保险的核心价值是收入补偿

“在发生风险的时候,保险是解决现金流问题的最廉价和最便捷的一种手段。”刘志浩认为,保险可以弥补社保的不足,最大的价值在于收入补偿。

他介绍,商业保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障类产品,包括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另一类是财富管理类产品,主要是指年金险、教育金、增额寿险等。

简单来说,重疾险是“因病挣钱”,由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保额;医疗险是为了兜底,报销医疗花费;意外险主要应对突发的、外来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意外身故与伤残;寿险是“拿命换钱”,为了应对因身故而给家庭带来的收入永久性中断的风险;财富管理类的年金产品是“今天存、明天取”。

刘志浩指出,保障类产品主要是为了弥补疾病或意外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因疾病或意外无法工作而造成的收入损失,而财务管理类产品是在用确定和安全的方式准备一笔养老金或可传承的财富。

保险怎么买?

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家庭应该如何配置保险产品?

刘志浩以“421”或“422”家庭举例,即4个老人、一对夫妻、1个或2个孩子组成的家庭。他提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夫妻双方都需要配置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与寿险;老人因其已经过了挣钱的年龄,不需要配置保护收入的重疾险;孩子不着急买寿险,配置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即可。

关于买多少合适的问题,刘志浩建议,重疾险的保额最好是个人年收入的3倍,寿险的配置则要根据父母赡养、子女抚养和教育、配偶、家庭债务四项责任而定。

目前,保险购买主要有五大渠道。

第一,个险渠道,即保险公司营销员。刘志浩评价,这一渠道的特点是产品贵,品牌溢价高,不靠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和产品责任竞争市场,主要靠营销员和客户之间的黏性,以及自身品牌的知名度竞争市场。

第二,电话销售渠道,这一渠道产品比较单一,储蓄价值高但保障价值低。

第三,电商互联网平台。他介绍,这一渠道的优点是投保方便、价格便宜,但产品过于碎片化,复杂程度低,且缺乏专员提供规划服务。

第四,中介渠道。“中介渠道更像是一个超市,”刘志浩介绍,未来中介会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风口,中介代理的产品比较丰富,且性价比高,但缺点在于缺乏品牌与行业公信力,目前仍面临信任难题。

第五,银保渠道。刘志浩提示,通过这一渠道购买保险要看清产品的收益水平与保障时间。

买保险“防坑”有“四看”

刘志浩提出,目前大众对于保险仍存在许多误区。“其实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没有保险意识,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保险产品,而且很难找到值得相信的人。”

“不要觉得保险很简单,保险不是推销员能干的,但是这事现在在中国都让推销员工干了。中国人第一次买保险,永远不知道该买什么。”刘志浩提示,要想买保险不掉坑,一看保险责任,比如保额、期限等,二看价格,三看品牌,四看人情关系。“但现在很多人是反过来的,先看熟不熟,再看(品牌)大不大。”

近年来,大病众筹作为一种事后应对风险的手段,成为热点话题,众多大病众筹企业的经营情况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众筹本身并不挣钱,没有一家公司敢靠众筹来挣钱。”在刘志浩看来,众筹的实际目的还是获客,后续的保险销售才是真正的盈利点。

(编辑:黄玉璐 校对:彭玉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