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如何走向破碎?百年前这场大崩溃给了这些启示

“美国梦”如何走向破碎?百年前这场大崩溃给了这些启示
2021年06月22日 09:44 中国经营报

文/陈玉琪

1929年,以“黑色星期四”为发端的一场经济危机席卷美国,造成了美国股市、银行与整个经济体系崩溃。恐慌性抛盘、交易所关闭、数以千计的人自杀……一夜之间,“美国梦”破碎。

近百年后的今天,全球经济因疫情冲击复苏缓慢,经济危机似乎并不遥远。经济危机如何重塑全球格局?普通人做哪些准备能防患于未然?在6月17日的《中国经营报》触角“金融大讲堂”系列直播课中,畅销书作家、国家理财规划师姬建东指出,面对危机,学习与创新是永恒的生存之道。

崩溃前的“美国梦”

让美国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这是亚当斯在《美国史诗》当中所阐述的“美国梦”。

重温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美国梦”的实现过程,姬建东描述,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还通过知识移民、向先进国家学习技术、组建具有研究能力的科研院所、提供鼓励发明创造的政策支持等途径,破解了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

姬建东认为,在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美国主要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财富的最大化,实现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建因一战损毁的市场是从1恢复到2,这个是有限的,而创新带来的市场是从0到1的市场,是无限的。”

但他也指出,虽然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但背后仍有暗流涌动。

第一,JP摩根、通用公司等垄断企业富可敌国,一定程度上侵占了美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

第二,国民银行体系与州银行体系并存,两个体系在业务竞争过程中放松了设立银行的限制,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这种中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为后来的经济崩溃留下了隐患。

此外,宽松利率大幅增加了股市流动性、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等现象都是经济繁荣背后的危险信号。姬建东指出,在1929年之前,已经出现了1907年金融危机、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等经济崩溃的前兆。

美国梦碎,给普通人带来哪些启示?

“美国梦”的破碎始于1929年10月末,纽约股票市场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由此开始。1933年7月的美国股票市值只有1929年9月的1/6,“大萧条”造成了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姬建东分析了美国股灾的传导机制。首先,股市的下跌影响了个人收入,导致个人缩减消费预期,企业的经营与融资因此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银行的信贷结构、信贷资产质量;银行领域出现危机,又会对实体经济、国际金融产生影响,由于金融具有反身性,危机从美国波及全球,又反过来影响美国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买股票就要买国运。”姬建东认为,企业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好,国家经济就好,股票指数也会好。危机中同样出现了一些逆势上扬的产业,例如广播、电影等内容产业与教育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产业的载体从广播、电视变为互联网。“所以如果未来危机再次出现,内容平台可能存在机会。”姬建东提示。

在姬建东看来,近百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给普通人有几点启示。

第一,要学习,只有不可替代性足够强,个人才有突围的机会。

第二,低价营销。危机之下,大家买不起贵的,消费降级可能会促进低价品牌的发展,对于产业来说,低价策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第三,产业创新、个人创新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编辑:黄玉璐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