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去当地建厂 可规避贸易壁垒

专家:去当地建厂 可规避贸易壁垒
2024年06月16日 11:30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从7月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1%的临时反补贴税。这一事件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这一措施被中国方面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基于开放竞争形成的优势,并且可能扭曲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声明,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说道。

加快在欧盟进行本土化组装

柏文喜指出,这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销售成本将上升,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关税的增加,中国车企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受到压缩,影响其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和扩张计划。间接影响则是这一措施可能会促使中国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此外,中国企业可能会寻求新的市场或通过在欧盟当地建厂来规避关税壁垒。

瑞银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Patrick Hummel则指出,若欧盟委员会此次预披露的临时性关税成为最终裁定,预计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进军欧盟的中国整车厂群体将变得更加集中(小企业的扩张计划可能受挫),但中国行业龙头可能继续推进。“我们注意到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全球市场的利润率往往高于国内市场,即仍有一定降价空间来部分抵消关税的影响。”

Patrick Hummel称,二是中国行业龙头可能会加快在欧盟进行本土化组装,这甚至获得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欢迎。“在Q-Series比亚迪海豹拆解报告中,我们指出即使在东欧本土组装汽车后,中国龙头企业仍将比欧盟传统整车厂拥有25%的成本优势。因此,我们认为该关税对一些欧盟大众市场车企的利好非常有限(若有的话),由于利润率走低,走量的电动汽车板块仍将面临激烈竞争。对于高端整车厂而言,在欧洲没有影响。”

智能化轻量化成中国车企新优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欧盟委员会的声明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出口利润等。从间接影响来看,这也可能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消费者信心下降,从而导致市场份额减少。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称:“中国电动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不会被削弱。中国车便宜并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欧美的问题,欧美通胀物价高,导致欧美汽车制造成本高昂,而当前欧盟已经开始降低利率,未来欧盟物价还会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加征关税,中国电动汽车也有竞争力。另外,中国车企已经走完了锂电池的技术路径,如今正在向智能车联网发展,智能化和轻量化成为中国车企新的竞争优势。如此一来,中国车企相对于欧美车企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也会加强。”

柏文喜同时表示,为了应对此类挑战,中国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索多元化市场战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考虑通过海外投资建厂的方式,规避贸易壁垒,贴近目标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江瀚认为,为了应对此类挑战,中国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首先,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其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还可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来减轻单一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挑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