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融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与一桩财务造假案有关

国融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与一桩财务造假案有关
2020年12月11日 19:43 券业观察-小券

作者 | 券小券

来源 | 券业观察

年满18周岁的国融证券似乎已经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近来,有消息称国融证券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疑似与此前“中技系”财务造假案有关,投行业务或受重创。而去年,国融证券债券自营、资管业务分别被限制开展半年、一年,三大业务接连被曝出风控问题。

与此同时,国融证券控股股东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投资”)似乎萌生了“退意”。

“中技系”因涉嫌财务造假,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先后受到监管处罚。如今看来,涉事中介机构或也无法幸免于难。

国融证券卷入“中技系”财务造假案?

据《时代周报》报道,从长安投资的债券持有人处获悉,国融证券早在11月份就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被调查原因与*ST富控(600634.SH)2016年的一桩重大资产出售案有关,国融证券担任该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

对此,券业观察致电长安投资,但对方并未直接回复。国融证券方面的公开电话则迟迟未能拨通。

国融证券是一家诞生于内蒙的中小型民营券商,成立于2002年,控股股东长安投资持有70.61%股份,侯守法持有长安投资100%股权,为国融证券实际控制人。

国融证券和*ST富控结缘于2016年。且2016年以后,国融证券均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出现在*ST富控财报中。

(截图来源:*ST富控2017财报)

二、三十年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初兴之际,诞生了一批商业大佬,尤以互联网、房地产两个行业居多。

2005年,颜邦华、颜静刚父子成立上海中技桩业,做与房地产领域有关的桩基生产。随后几年,生意越做越大,并于2010年开始筹划IPO。大概用7年左右时间,颜静刚拿下三家上市公司——*ST富控、宏达矿业(600532.SH)、ST尤夫(002427.SZ)控股权,“中技系”成形。

*ST富控是颜静刚拿下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其最主要的资本运作平台之一。2013年,*ST富控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上海中技92.95%股权,上海中技借壳上市,颜静刚拿到上市平台控股权。

借壳时,上海中技做出三年业绩承诺(2013年~2015年),但三年均未完成承诺业绩。2016年,*ST富控决定将所持上海中技股权以24.16亿元对价出售给上海轶鹏,国融证券担任这场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并出具了核查意见。

(截图来源:国融证券出具的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然而证监会调查发现,*ST富控2013年到2016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主要造假方式就是通过虚增上海中技的专利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商标使用费等方式来虚增利润。

其中最夸张的是2015年,全年虚增利润总额1.8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04.90%。

(截图来源:证监会向*ST富控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此外,*ST富控连续多年未披露巨额关联交易、对外担保、或有负债。

这一调查结果与国融证券核查意见中的“相关实际情况与此前披露的信息不存在差异”“未发生上市公司为实控人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的情形”等表述似乎有些出入。

国融证券投行业务或遭“暴击”

如果上述国融证券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为真,对国融证券影响几何?

首先,无疑会对其声誉产生影响。

其次,或许会影响其投行业务的开展,从而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告诉券业观察,如果券商遭到监管立案调查,其投行项目将被暂停受理,之前有券商在立案调查过程中,IPO、重组等投行项目几乎都暂停受理,而这些暂停的项目大部分会易于他人之手。一方面原因是客户或会对被调查券商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原因是公司觉得等不起,谁知道调查什么时候结束。

过往也确实有过这样的案例。

2016年,中德证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作为一股权投资项目的财务顾问涉嫌未勤勉尽责,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此后,中德证券旗下多个投行项目陆续被曝出已暂停,还有报道称中德证券当时手上24个项目全部被暂停受理。

西南证券在2017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在“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活动中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手上18个在会项目被暂停受理。

中证协官网数据显示,国融证券2019年的营收、净利润分别10.68亿元、0.3亿元,排行业第67、85位;而投行业务实现收入4.2亿元,占总营收的39%,排行业第31位。可见投行业务对国融证券业绩贡献并不小。

国融证券2019年报显示,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员工多达326位,占总员工的24.64%,仅次于经纪业务系统员工数量。

此外,《时代周报》于11月份报道,获悉长安信托正在计划引入股东,让渡国融证券控股权。而立案调查事项多少会影响到股权转让进度和股权价值。

对此,券业观察也以邮件方式向长安投资核实,但暂未收到回复。

据券业观察了解,“中技系”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频繁且风格激进,目前三家公司及相关工作人员均收到证监会的处罚文件。如果监管开启第二轮向中介机构的追责,未来或许不止会出现一个“国融”。

“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监管层已经多次用行动加以证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