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0条思考,读懂刘汉元

这80条思考,读懂刘汉元
2024年03月21日 18:49 长江商学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数十年的“大浪淘沙”后,光伏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掌握产业链、供应链的绝对优势,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多晶硅和约98%的太阳能硅片、8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和80%以上的光伏组件。

这背后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更离不开优秀的中国光伏企业的自力更生。2023年8月,《财富》杂志公布202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通威集团首次闯进榜单,以2148.82亿元的营收位列第476位,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且是目前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1986年,刘汉元创办了一家渔用饲料厂,这便是通威集团的开始。养鱼和光伏看似“不相干”的两个行业,为什么通威集团能两者兼顾发展光伏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目前至少经历了三次下行周期,为什么通威集团能走到今天?从一名“渔夫”到全球500强首家光伏企业的领导者,刘汉元如何成就光伏帝国?

回顾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长江商学院CEO首期校友刘汉元创业历程,他表现出了一个重要的特质:“一位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同时有精准的短期投资眼光”。作为通威的掌舵人,刘汉元创业40余年,数次精准判断行业机会,平稳穿越每一轮周期,带领通威成为国内光伏企业面临行业周期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范本。今天的文章精编了刘汉元的80条商业思考,涉及创业经验、人生经历、战略决策、企业管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 | 田姗姗

来源 | 砺石商业评论

刘汉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长江商学院CEO首期校友

01

关于创业经验

1.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没有不成功的。

2. 很多人认为我们抓住了一些机会。事实上,这是我们做好了准备,并在技术上攻克的结果。

3. 只要解决了观念和认识问题,行业发展都是小问题。

4. 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社会需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通威的两次选择,都是当时社会最需要的。

5.我不如把鱼饲料做好,大家各自发挥优势。(2000年,刘汉元将自己研制出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免费向全国农民推广,带农民致富,然后他专心做好鱼饲料。)

6. 谁做的事情是为农民的饭碗里添肉加油,谁就会获得成功。谁和农民抢饭碗,谁就没有饭碗。(刘汉元谈及1984年他向全国农民公开自己研发的养鱼技术。)

7. 企业的竞争既是短跑,又是长跑,更是马拉松。

8. 早一步成为先烈,早半步成为先驱,我们只能选择成为先驱,而不是先烈。各行业里,你想得比大家早,不太现实,别人会认为你在天方夜谭。转变非常困难,需要大家用时间和各类条件的叠加去设想,也需要根据现状评估该如何做。

9. 光伏发电这种“最短路径、最大储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成本极其低廉的未来能源”,几乎是唯一选择。只要坚信这个结论,你在任何时候遇到黑暗、上坡、下坡,都会变得非常坚定。(2002年,刘汉元在北大读博士时写的论文。)

10. 经营企业40年,什么时候能开280公里的时速,什么路上只能开10公里的时速,这是“老司机们”必须搞清楚的事情。根据速度风险来判断你对机会和风险的管控。

11. 对于通威来讲,安全是最重要的。

12. 企业首先要保证能活着,活着才有机会去研究如何做好明天和后天的服务。

13. 任何时候,安全和风险管控永远是第一,机会和规模的追求永远排第二第三。

14.(光伏)行业竞争的惨烈程度可以想象,但这个行业最终迎来了黎明。见到晨曦的那刻,作为见证和参与者,你的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况味。(2023年,刘汉元谈及光伏行业二十年的跌宕起伏,通威是为数不多的活下来的光伏企业。)

15. 我们经常说(穿越周期),指的是,“跑的时候你能跑得起来,站的时候你能站得住,过冬的时候你有越冬的棉袄或者羽绒服”。

16. 四十多年如一日,通威经过了波澜壮阔的时候,也可以说没什么故事,我们都是平铺直叙一路走过来,没有大起大落。

17. 每个产业都有波动周期,冲高一定会回落,到底后也会慢慢走高。波动过程中,存在投资的风险、机会和回报,低点时要为高点做好准备,高点时不要穷追,在多变和不确定性中,能把握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确选择,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18. 穿越周期是要练内功。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产业,要做专、做精、做强了以后再适当做大。

19. 不强就去做大,相当于跳进火坑。只有在行业里占据前三名,甚至是位居第一的时候,你才能够扩张。

20. 处于第一位时,才去适当做大。做鱼饲料如此,做多晶硅如此,做电池也如此。做到全行业里面成本最低,技术最领先,管理效率、运行效率最高,去做大才具有基础、才可持续。

21. 通威一直坚持“业精于勤而专”,不轻易做自身不熟悉、没有把握的事情。通威永远不会做简单的多元化,认准的产业,我们只会抓一抓二,并且专注地做强、做大。

22.卖得更低,不算水平,而是产品质量更好、规模更大、卖得更高。

23.各行业在成熟的过程当中,我们都强调的是优质优价,因为价格杀手会被滥用,你不能成为滥用价格杀手的选手。

24.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首富在新能源方面已经趴下几个了,我们不去当首富,也没当首富,重要的是,站起来以后怎样不趴下?这是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40年的历史,事实上通威已经回答了,只要不犯,也不大可能犯“根本性的错误”。

02

关于战略决策

25. 企业不能够单凭想象去进入一个行业,再想当然地去简单做大,关键是要真正掂量和比较,自己能否在这个行业里像钉子一样进得去、站得住,往往只有前三名才有生存的机会,还要考虑能否持续处于前三。

26. 在市场条件下,过剩是常态,短缺是非常态。当过剩的时候,行业参与者要应对好怎么过“冬天”。(2022年,刘汉元预测光伏产业进入产能过剩、价格波动的阶段。)

27. 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社会需求。两次选择,都是当时社会的最大需求。2000年左右,通威的成功更多表现在农业。当时农村和中国农业问题非常重要。20年后,新能源在社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需要经济社会转型、能源转型。通威在十多年前布局了新能源行业,今天看具有前瞻性,在产业需求上抓住了机会。尤其是去年“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对新兴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两个过程中,产业有所差别,但一样让我们感觉到欣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22年,刘汉元解释通威在1982年进入水产饲料行业,2006年进入光伏产业的原因。)

28. 这是顺势而为的事情,我们拥有两个优势主业,在鱼塘里探索出光伏应用,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实现了两大产业的融合。(2013年,通威研究“渔光一体”模式,2014年正式落地。“渔光一体”成为全球光伏产业中最典型的创新模式。)

29. “渔光一体”是引领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通过创造性地将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有机融合,“渔光一体”通过技术叠加应用,每亩每年可产1吨健康水产品,同时发电5万-10万度,相当于每亩每年输出10吨-20吨石油,不但可以提高水产养殖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程度,还能实现“水下产出绿色安全水产品,水上输出清洁能源”,真正实现了鱼、电、环保三丰收。(2019年,刘汉元接受媒体采访。)

30. 把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对中国环境和资源问题作出贡献,这也将支撑公司成为世界级健康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供应商。

31.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进入光伏行业早了20年。

32. 2004年、2005年左右,通威旗下的永祥股份前身企业,在化工行业有人员储备和产业基础。研究光伏的同时,我也喜欢电子行业。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核心,即原材料多晶硅。国外掌握多晶硅技术已有30-5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在很长时间内因为这个核心材料有所局限。从爱好及行业未来需求的角度出发,通威判断多晶硅的生产环节有着高技术含量、高未来市场成长空间,在这种背景下,2006-2007年,我们进入到多晶硅环节。(2022年,刘汉元接受采访谈及为何当初选择进入光伏的多晶硅环节。)

33. 行业煎熬之时,保持低流血状态,最多有2亿元的亏损。该停产就停产,该控制就控制。企业只有安全地活下去才能迎来新的一天,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2009年-2012年,刘汉元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光伏市场疲软;2011年,欧美对中国光伏出口进行严重打压,中国光伏行业遭遇破产潮。)

34. 光伏组件生产得益于通威在多晶硅、电池片领域多年的积累。同时,通威在组件技术上的研发十多年间一直在推进。2022年进入前十,今年、明年还会往前走一些。

35. 通威倡导行业分工、能够互补,产业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业生态,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无差异化竞争。这也是100多年工业革命以来,分工理论实践的结果。

36. 通威一直强调对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伙伴的重视,一直倡导行业有效分工协作,使客户之间、友商之间能够有所长、有所选择,在自己所精所强的方面做大,在别人所专所精的地方有效配合,理性地适当控制,营造“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为我好、我为你好”的商业生态。

37. 在专业化中去做专、做精、做强,然后适当再做大,是一个持久生存的逻辑前提。

38. 通威进入多晶硅时,兴趣爱好在其中也扮演了角色。假如某一天,我们要进入芯片行业的时候,兴趣爱好肯定是主要角色。目前是在理性控制下,忍住这种兴趣爱好,尽可能不往那边去走,更多是对相邻行业保持一定的关注和研究、比较,思考自身定位,只能到此为止,以后有机会(再次跨行业)也会是小概率事件。

39. 一般情况下,不会跨(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首先,光伏行业还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我们强调自身聚焦发展,避免分散资源、资金、人力、物力。集中精力聚焦,巩固地位。其次,有机会也会先遵循我们的爱好。我们对电子芯片方面一直有兴趣。

40. 大规模应用,一定会往成本、价格更低而规模更大的方向走,这也是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低谷时期,追求单位利润,机会不如过去,追求总体规模,未来机会更多。(2023年,刘汉元谈及2022-2023年多晶硅的价格起伏以及光伏新一轮热潮过后的产能过剩问题。)

03

关于企业管理

41. 做企业就是与社会有个约定。社会要求企业必须正当合法经营,不然就会被淘汰,不可能长期生存。

42. 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运行的前提。

43. 制度服从于效率。

44. 打开门来学别人,关起门来看自己。

45. 正因为别人没有契约精神,你就更要有契约精神。

46. 你的团队不行,不是团队本身不行,而是你不行,因为是你在管这个团队。有功劳都是你的,有责任都是别人的,你凭什么带团队。

47.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而且是1%仰望星空,99%脚踏实地。我一直要求我自己以及通威所有的员工,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

48. 每天进步1%,当365天之后,就会成长38倍,但如果每天退步1%,一年之后就只剩下0.025。

49. 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

50. 我从来没有把通威看成我刘汉元个人的私有财产,我把它看成是社会公众公司,要开支的每一分钱都是源于公司经营的需要,而不是源于我刘汉元的喜好。该开支就得开支……我们主张的是你投入1元钱,能换回来1.2元、1.3元甚至2元钱的收益,这就是我们企业和每个人的价值,所以必要的投入是没有问题的。我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把差旅费看成是大家花了我刘汉元的钱,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2001年,刘汉元接受媒体采访。)

51. 公司要管好其实不难,就是龟兔赛跑,几个队伍同时跑,谁跑在第一我就奖励谁,而且马上奖励,连续三次跑在最后的就砍掉。这样一来大家都争先恐后。

52. 公司的激励机制不足,你可以提出,有问题你可以发表意见,但任何时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容许在公司内部出现所谓“灰色收入”。

53. 世界最后是年轻人的。年轻人总是有很多想法,很多冲劲、闯劲。年轻人参与企业发展,公司更有后劲,更有未来经营可以预期的业绩。哪怕企业真的跑偏了,我在后面还看得住,还有矫正的可能。

54.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我更多倾向于把具体的工作交给年轻人做。我有时候看看方向,有时候推动一下研发,更多地是确保企业良性地循环。这种状况可能对企业和对个人都是一个多赢、共存、互利的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在通威会存在很久。

55. 通威是一个既老套又能够充满活力的公司。我自身要求很传统、很死板、很规范,这是老套的地方,历史上沉淀下来几十年,基本上是这种文化为主流。当然我们也鼓励创新,年轻文化有一定的施展空间。老一套有用的东西可以留下来,活力和成长点的地方还需具有足够的空间。

04

关于光伏行业

56. 从行业本身具有的产业规模、应用空间来讲,可能存在几个万亿市值企业的发展空间。如果有一家(市值万亿的光伏公司),一定在中国,这基本上没有悬念。(2022年,刘汉元接受媒体采访。)

57. 十多年前,大家都还不敢想,下一次转型谁能执其牛耳。今天,中国的产业参与者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制造在推动全世界的能源转型。中国是靠实力,靠大家的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并赢得了今天的市场地位。(2023年,刘汉元接受媒体采访。)

58. 风和光在地球表面,都具有普遍性,但在转化和收集风能和光能的过程中,光伏的稳定性、连续性、易维护性,比风力发电有优势。长远看,风电运行维护的成本偏高,降本空间相对有限。

59. 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更快,基本上到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稳定、持续发展阶段,逐渐爬坡,商业性规模化应用将是未来主旋律。

60. 预计二三十年后,谁利用好了阳光转换成电能,谁就能掌握未来时代的发展节拍。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成立。

61. 未来二三十年,可能改变100多年的历史,使石油、煤炭、天然气不再作为能源继续使用,其中至多留存10%-20%,以作为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

62. 整个电网要从原来的集中式的发、供模式,转变成分散的发、用模式。这需要能自动匹配、调度、平衡的智慧电网和智能电网。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但观念上以及实际运行模式上,还有很大的挑战。

63. 要依靠智慧电网,无论是局域、区域、微网,都能根据自我调节,自动平衡、愈合。所以,未来风光的不稳定性将不会成为问题,依靠电网系统完全能够解决。

64. 过去几年的弃风弃光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观念和体制机制的不匹配。行业“碳中和”路径确定后,政策与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虽然有挑战,但完全可以支撑未来20-30年内,建成比今天更稳定的电网。

65. 对中国来讲,过去三四十年都是竞争文化,大家拼命起早贪黑去干,做好了很多产业。但它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中国只要一旦进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草木不生”,需要合理控制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是从业者的共同责任。

66. 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未来量会上去,单价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有能力的企业适当扩大规模,不断提升技术,使得成本更低,产业规模更大。(2023年,刘汉元接受媒体采访。)

67. 电动车既是动力的来源,又是能源的储能,可以把它作为家庭储能和电网储能的一部分。车辆待机时,释放电量并入电网,电网电力富余时把电储存起来,并按市场机制来体现价值。

68. 汽车电动化如火如荼,利用电动汽车大量闲置时间和冗余充放电次数,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除行驶时间以外,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售电,用电低谷时存储过剩电量,不但能为电网稳定作出贡献,还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充放电价差获得相应收益,分摊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69. 过去是煤炭革命、石油革命,我们现在是零碳革命。新能源(成本)一旦下降到和传统能源大致相当,或者低于传统能源的时候,我认为就具有了替代的条件。

70. 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储能成本在0.21元~0.25元/KWh,相较其他技术成本最低。

71. 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的设备、市场、核心原材料“三头在外”,发展过程中接连遭遇到欧美联合“双反”、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打击。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国,从“三头在外”到“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72.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实现了整个技术的完美升级和迭代,实现了对它们(美日韩)从仰视、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超越。

73. 历史已经证明,欧美联手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限制,也没能保护出一个大的光伏企业。中国光伏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配套、良性循环、快速发展、快速迭代的聚集效应,全球其他地方很难去超越,甚至很难复制。如今,全球化逆潮下,欧美积极出台政策,推动制造业回归,虽然会构成一些少量的冲击和阻碍,但很难改变中国光伏全球领先的根本态势。

74. 欧美等发达国家能源转型所需产品的2/3或3/4以上依赖中国制造。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将帮助欠发达国家直接进入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减少对地球的压力,减缓全球变暖。

05

关于人生经验

75. 伟大和平凡有时候是一念之间。朴实变得非常伟大,伟大也就那么平凡。

76. 朴实更重要。千万不要把个体和“伟大梦想、崇高理想”绑在一起,而是要让每个人变得更朴实。要活下去,要为别人做点事情,应该把最基础的事重复做好,而不是空谈。

77. 坦率讲,干了几十年,都没彻底烦,已经不错了。我不算工作狂。我对工作可以接受,觉得是个任务需要努力去完成,但有时也会觉得有点麻烦。有时会自我安慰,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适应匹配能力,已经足够了,不需要责怪自己。

78. 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的负责人,如果能找到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研究、开发的这种乐趣,把它和兴趣爱好合二为一,那可能就是企业最大的后劲和动力,也是每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来源。

79. 对工作能够保持七分兴趣,外面还有三分其它爱好,我认为是个健康的形态。不要全面“内卷”,可以适当外延。

80. 时间只是土壤,行动才是自己的养分。只有勤于给自己施肥,你才会茁壮成长。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