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的爱情观:王家卫告诉女性一个残忍的真相

《繁花》里的爱情观:王家卫告诉女性一个残忍的真相
2024年01月14日 19:57 大米有文化

《繁花》的热潮还在持续,第一波会员观众看完之后带来的社会性话题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日子。有人骂,有人夸,挺好,这才是一个常态。

这部电视剧被央视某影评人称之为“孤品”,我感觉这个词语用的恰到好处,除非王家卫再花几年时间拍摄一部续集或者其他的电视剧,其他导演很难复制王家卫的创作模式:一是资方不允许,二是没几个导演能这么大周期的使用演员,绝大多数演员也不会给导演这个机会,更没有这个功夫和耐心,也就是王家卫了。唯一有可能的或许还有张艺谋,但是年过古稀的国师一心赚快钱,也没这个精力这么拍。所以这个剧很可能成为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孤品”。

这部剧对王家卫来说也算是惊喜,王家卫这辈子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几亿的制作成本,王家卫拍了一辈子电影花的制作成本估计都没这部剧多,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影视基地随便拍。最关键的是这部剧还赚钱了,赚了大钱。王家卫拍的电影,票房十有八九都是亏的,这次一下子赚回来了。

你可以把这部剧看作是王家卫所有电影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一个艺术总结,里面有几乎他所有电影的影子,甚至有贯穿他一生的爱情观。

下面我就通过《繁花》这部戏里几个人物的感情线,分析一下王家卫充满了梦幻和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观。

王家卫去除掉了《繁花》原著里有点乱七八糟的性关系,真真正正的回归到了他那独特的情感审美风格。

一个美好的时代一定来自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群体的美好情感。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天天琢磨嫁妆和房车的社会能创造出一个什么美好的时代。

阿宝是一个单身,一开始是,最后也是,但是他又不是单身,他拥有过世界上最繁花似锦的感情。这样的结尾不管是《重庆森林》还是《东成西就》或者《一代宗师》里都体现的特别明显。《一代宗师》里宫二和叶问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结局我们都知道,并没有“回响”,而是“不响”。王家卫可能看了小说里“不响”这个单词一下子就着迷了。“不响”才是王家卫最核心的爱情观。

阿宝身上具有多重人格的特征,非常复杂的人物性格。既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阿宝和汪小姐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年轻人热情似火的初恋。汪小姐可以为了阿宝舍弃一切,可以为了救他而拼命,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可以去街头“卖茶叶蛋”,而阿宝为了汪小姐宁愿放弃逃生通道,宁愿得罪爷叔也要帮她完成理想。这就是年轻时的爱情,不顾一切的拥有,不顾一切的双向奔赴。

但是理性的阿宝却不会和她在一起,或者说当时的状态王家卫不会让他们在一起,至于大结局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跨年的时候,王家卫是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因为汪小姐是有自己的理想的,她的第一个理想是成为27号的科长,当职业理想受挫,在黄河路受到侮辱之后,她的理想变成了要建立自己的码头,变成“董明珠”一样的人物。

如果她和阿宝在一起了,所有的理想就不存在了,或者说斗志就不存在了,真的成了阿宝的附庸了。

阿宝和玲子在一起其实就是老夫老妻的感觉,玲子从里到外都在照顾着阿宝,甚至教他怎么送礼,怎么哄女人开心。这种老夫老妻的感觉确实让人很舒服,阿宝每次外面应酬完回来吃一碗夜东京的“泡饭”,其实就是婚姻和家庭的感觉,玲子也成了阿宝的附庸,也为了阿宝而活着,整个夜东京也是阿宝的奉送。

两个女人,汪小姐在黄河路上的面子,玲子在夜东京的里子都是阿宝在支撑着。如果仅仅是这样磕“CP”,走虐恋的套路,那这部剧就不是王家卫拍的。

如果汪小姐是阿宝的初恋,玲子代表着阿宝的婚姻,那么李李的出现才是告诉观众依附男人的悲惨下场。

李李曾经是A先生的学生、恋人,依附在A先生这棵大树之下,她可以光彩夺目,而一旦A先生出事,李李这样的依附者连自己的“人生”都没了(改名换姓)。其实李李和A先生的故事就是在告诫观众,汪小姐和玲子不能走李李的老路。黄河路上的女人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码头”,那怕这个码头并不大,但是一定是自己构建的、坚固的码头。

汪小姐的码头是外贸公司,玲子的码头是自己经营的夜东京。这样不管阿宝出什么事情,两个女人依旧是自己,汪小姐还是汪小姐,玲子还是玲子。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两个女人没有落得和李李一样的悲惨结局。依附有两种,一种是经济依附,一种是精神依附,而第二种最可怕,女性一旦在精神上依赖男人,这比经济依赖更可怕,因为这样会彻底失去自我,摧毁自己的精神世界,李李就是这样的悲剧人物。

这就是王家卫所要表达的观点。

其实王家卫还给阿宝设计了一个反面角色,时刻让观众在潜意识里去进行对比,那就是卖海鲜的陶陶。陶陶作为阿宝的发小,从最初就在精神和资金上支持阿宝。陶陶的身价不会比阿宝少多少,因为从最初阿宝炒股票的资金支持,陶陶获利非常多。最主要的是他有一个海鲜档口,供应着整个黄河路上的餐馆,你说陶陶缺钱吗?他甚至有的时候比阿宝更有钱,经济状况也更稳定。但是就是这样的陶陶却有的时候要找阿宝要钱。陶陶最后那一段《我是一只小小鸟》的呐喊其实就是王家卫对于中国婚姻的一种有声有色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没有离经叛道,最终陶陶所有的雄心壮志,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回归到家庭,完成了一个已婚男人对理想的自焚式救赎,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里叫责任,但王家卫感觉这是悲剧,这也是王家卫对于所谓的现代婚姻提出的一个探讨话题:这种婚姻的意义何在?

占有式的传统爱情和婚姻是社会的主流,但是放手式的爱情也是王家卫的电影里的主流爱情观。它未必有多靠谱,但那一定是很多男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主义的东西,在世俗生活中我们说不得,一说就是错,一说就是渣男,一说就是不负责任,但是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可以肆意宣泄,逍遥一时,毕竟有的时候真的是无所吊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