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建设教育强国

社论丨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建设教育强国
2024年06月26日 02:01 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学生和家长们迎来填报志愿的难题。在经济结构转变影响到就业的背景下,在一些家长看来,学习什么专业成为比上什么学校更重要的选择,因此,有的家长积极求助相关服务机构进行咨询。某位网红咨询师一场直播“卖卡3小时入账2亿”成为热门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很多传统专业的大学生可能面临就业挑战,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等,一些此前比较抢手以及薪酬较高的专业,也不再吃香。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有利于孩子未来就业,成为家长们的主要关切点。

在经济高增速增长阶段,所谓好专业有可预期的稳定性,但在进入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阶段后,发展理念、方式以及产业调整脱离了原有的运行轨道与认知经验,对前景判断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使得家长急需求助“专家”,以便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得到有价值的答案,甚至愿意付出高昂的服务费以获得认知优势,从而选择更好的道路与人生。这催生了大批志愿填报中介机构以及数亿级规模的市场。

我们必须正视高考生志愿填报环节合理的服务需求。首先,由于政策变动,考生和家长有了解志愿填报规则的基础信息需求,传统上,高考生获取志愿填报信息主要以学校官网及公众号、亲朋好友、学长学姐、同学交流、官方报考指南等渠道为主,在针对个人的建议上缺乏专业分析。其次,关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未来人才需求趋势,教育界以及普通人缺乏足够深刻和专业的信息判断,也处于认知盲区。因此,普遍存在高中学校、大学招生部门以及大学网站和正规国家考试服务部门服务不到位,也缺乏足够能力提供有效帮助的现象,使得家长不得不到市场上求助于中介机构。

但是,市场上大部分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没有相关资质和经验,他们也没有更专业的分析能力,因为对最终结果不用负责,而且是先付款后咨询,所以,只要提供通用的填报建议以及似是而非的经验判断,就能利用家长焦虑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其建议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那是很久以后才能验证的事情。目前,一些市场热度比较高的规划师,往往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产业发展规划”为噱头,判断未来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前景,制造“热门专业”的假象。这种简单的前景判断以及专业决定论,容易制造“个体的理性导致群体非理性”的现象,即大量学生盲目追逐“热门专业”,造成高分滑档,形成新的“内卷”。

我们要促进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避免教育功利化的问题,这包括了教育目标以及个人选择的功利化思维。学生填报志愿过程需要专业解惑,但不能完全依靠别人规划。填报志愿是认知自我的重要一步,考生应依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志向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等综合因素填报,遵从自己的内心。大学教育并不能决定前途,而是来自内在求知的动力、明晰的人生目标与持续学习的能力。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并作出具体的要求,各地应该及时落实服务。与此同时,建设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比如规划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些着眼未来的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具体信息,避免全社会从间接的产业规划判断人才需求,而是从学科调整、人才培养等获得直接信息,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高质量发展的事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