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专利 要保障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专利 要保障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2021年12月02日 17:12 新快报

新快报讯 12 月 2 日,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出席 2021 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参与"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会议,并在会后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谈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时,单霁翔指出我们要转变观念,"保护文化遗产不再是政府和文物部门的专利,要把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赋予公众,让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进来。"

从关注静态遗产到动态遗产

单霁翔指出,现在他更多的将视野放到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关注普通人生活的社区、村落,关注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江南水乡中的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遗产等,"也就是说,我们从注重静态遗产的保护转变为保护更多的活态、动态的遗产,这样的保护会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保护文化遗产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单霁翔认为,公众有权利和义务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自身的一项事业,因此要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赋予公众,让人们知道我们居住的社区和我们的生活中就有文化的遗传。

单霁翔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要求我们转变立场与观念,即不要把文物保护只视为专业部门、专业机构的工作。他举例道,过去的考古工作是在发现村庄有地下埋藏后,派请考古队员进行调查,确认是否有考古遗存;确有珍贵文物的,会申请武警站岗,考古人员发掘出土的文物将送至考古研究单位保存,然后写考古研究报告。

"几年之后,所有的考古工作结束,工作队恢复地坪,撤掉围栏,撤掉岗哨,把征地费用补偿给村民,人员撤离后就认为考古工作做好了,做完了。"单霁翔直言,如今再采取这样的做法一定是不合适的。他建议道,"今天我们的考古工作一定要和这个村庄的百姓及当地的公众说清楚,我们的考古工作在这里揭示出了什么样的灿烂文化,出土了哪些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与我们的村庄又有着怎样的地缘、亲缘与血缘关系。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了解自己的故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人们获得了文物保护的知情权,才会参与到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遗产保护要以文化传承为中心

单霁翔指出了一个文物保护的误区,中国有很多古建筑在修缮好后,为了将其保护好,往往采取的做法是把它们束之高阁,"比如我们故宫的大戏台,是中国留下的最古老的宫廷戏楼,上百年来没有演过戏了,如果修缮好了锁起来不用,过了多年后又需要再修。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他认为,木结构的古建筑,应该要交给社会公众合理使用,合理的使用会让古建筑越健康,"我们都知道房屋不经常使用会加速损害的"。

对此,单霁翔谈到长期以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存在的一个争议: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有人说,不科学的保护会对遗产产生伤害,过分的利用也会对遗产造成伤害。"在他看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对文化的传承。何谓文化的传承?单霁翔认为,就是将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每一代人的手,健康地、完整地、真实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文化传承依靠的社会公众,这项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单靠一个机构或者政府是无法做到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不少于 600 件套文物

故宫藏品,离开北京故宫博物院去外面展出,被业内专家俗称为"出宫"。在接受采访时,单霁翔透露,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文化艺术设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计划明年 7 月 1 日前后正式开放。"现在已经做好了展览的前期准备,将会有不少于 600 件套文物长期在博物馆展出,加上临时展览文物将会达到 1000 件套,并且展览会常换常新。"

据了解,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作为项目的亲历者,单霁翔认为这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文化行动。单霁翔介绍,故宫收藏了 1862690 件套文物,但故宫属于古代宫殿建筑群,作为博物馆展出文物,在展览空间、展览方式上都会有一定的限制。

"我们希望加快故宫北院区的建设,(总建筑面积)125000 平米,使更多的文物能够与公众见面。即使这样,故宫只有 3% 到 5% 的文物能够展出。"单霁翔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合理展出故宫的文物。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中西文化兼容,现代文化艺术较多,而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比较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成使用,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传播故宫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