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郑锦森爱画竹,他对竹子造型烂熟于心,他对画竹构图有独特的理解,他画的竹子具有立体感。郑锦森是画竹子的好手,他也是一个集各家之长、自力更生的老画家。
【郑锦森简介】
郑锦森国家一级美术师
工艺美术师
北京荣宝斋推荐画家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老画家艺委会会员
金花书画会会长
荔苑诗社副社长
翰晨教育、翰林书画苑首席顾问画师
顺德郑氏书画会会长
郑锦森1945年生,祖籍广州顺德伦教,从艺五十多年,擅长中、西绘画,并从事美术教学二十多年。1964年,郑锦森认识了一个朋友:何捷明。何捷明就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热爱画画。受何捷明的启迪,郑锦森不断创作,走上职业画家道路。目前为止,郑锦森共举办过9次个人展,分别是1995年广州美术馆、2000年顺德天任美术馆、2005年广东画院、2008年广州沙面翰艺画廊《郑锦森郑颖琳画展》、2011年东莞可园博物馆、2012年广州图书馆《夏日瑩火》郑锦森师生画展、2016年顺德梁銶琚图书馆、2017年广东收藏家会所、2018年《北京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郑锦森和他的荣宝斋作品集。
【对话艺术家】
记者:
你画画已经五十多年,为什么如今76岁仍在坚持?
郑锦森: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福的。我在19岁的时候开始画画,我先是着迷小人书上的张飞、关羽,经常对着它们临摹,接下来认识了几个朋友,我们就一起到西关学习素描、石膏图、静物写生和外物写生。后来我们遇到了画国画的风潮,所以我就开始集各家之长不断在国画上拓展。我能够通过画画养家糊口,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也感到舒心,这是我能够画画坚持了这么久的重要原因,而且我在画画的时候,脑子在高速运转,脑子保持清醒,所以我坚持创作,让自己大脑保持敏捷。
郑锦森的作品《流花湖金秋》(水彩)。
记者:你为什么对画竹子情有独钟?郑锦森:像我画竹子,收集了各朝各代的名家画册进行学习。我喜欢画竹子,竹子具有正直、高洁、雅淡的品质,我将竹子视为朋友、老师。除此以外,我对画竹子的研究是最多的,从构图、韵律、竹子的研究花费了较多心血,我画竹子也是画的比较好的,所以我对画竹子情有独钟。
郑锦森爱画竹,图为作品《墨竹》。
记者:你的师傅是谁?郑锦森:带我入门的是何捷明和陆铎生,当年年轻大家常常聚在一起玩耍。一起画画,想当年我叫何捷明老师,虽然我们年纪相仿,但是我觉得他是我的入门指导老师,当时他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在画画上他给我指导。第二个老师也是我的朋友,他叫刘济荣,他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2000年我在顺德天任美术馆开个人展,展厅旁的展厅是刘济荣,刘济荣看到我画的竹子,他说:“你画的竹子跟别人不一样,造型有空间,竹子有疏有密,有深度,画面表现好,有质感。“从此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他时常给我画画上的指导,还常常合作写画,刘济荣画牛,我画竹。刘济荣既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
郑锦森与刘济荣教授在合作完成的作品前合影。
记者:你画的竹子有什么不一样?郑锦森:画竹子优秀的画家有很多,我通过观察多个朝代的著名画家,吸取他们画作里优秀的特点,形成自己画竹子的风格。我画的竹子更注重立体构造,我画的竹子不是一个平面,是立体,有距离,根据竹竿变化有密有疏。注重变化,浓淡变化、远近变化、疏密变化,层次更加丰富。记者:对于想画竹子的初学者,您有什么建议?郑锦森:初学者要多观察、有条件的话在家里种上竹子,观察竹子的变化。多思考、多练习,先简后繁,先少后多,注意竹叶结构,最难画的是竹叶的铺排。打好基础后,多练习画面的构图,构图成功了,画作就成功了一大半。其次是对物像要熟悉,一定要把竹子的造型研究透,画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最后就是把握画面的层次感,构图疏密有度,用墨浓淡相宜。
郑锦森的作品《梅兰菊竹》。
记者:你画的花卉又是如何?郑锦森:花卉用到色彩,明度,浓度要变化,近的画浓点,远的画淡点,比如画一张梅花,梅花在画面上的变化是有有远有近,近的红点,中间距离的梅花颜色再淡点,远处的梅花更淡些,远近程度不同,梅花的色彩浓度不同。几朵梅花堆在一起,形成块面,有的地方一个面是大点,有的地方面小点,很多组梅花块面有前有后,互相呼应。互相对比,画面变得有动感。画什么原理都是想通的,多观察,富于变化。
郑锦森画的花卉《花月正春风》。
记者:你购买的艺术智能屏和将画做成文创产品感受如何?郑锦森:两三百张画放在屏幕上,别人来我家里可以直接向他们展示,按一下键就可以让他们看到我的画,不用把画都拿出来,非常方便。我画的竹子印在帆布袋上成为文创产品,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做一些探索,让我的画通过文创产品被更多人知道。
郑锦森的作品《西塘风光》(水彩)。
记者:你成为新快Plus艺术荟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有什么感受?郑锦森:我作为艺术家,埋头苦干创作。成为新快Plus艺术荟其中一员,得以跟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朋友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眼界更加开阔。艺术创作需要不时的抬头仰望星空。
郑锦森参加新快Plus艺术荟研讨会活动。
【记者观察】
在采访接触中,郑锦森做事有章法,紧跟时代步伐。他展示给记者看他手机里收藏着他的画,每幅画分好类,排序一目了然,对于那幅画藏在手机里的什么文件夹,他记得清清楚楚。他使用起智能手机得心应手,给记者发送照片,不曾遇到障碍,他是走在时代潮流里的画家。
郑锦森向观众介绍他的画。
【有画说艺术家】
艺术源自生活
一一读画家郑锦森老师的画作有感
(作者 李冰山)
石涛云:“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森哥写画何尝不从于心者也。
认识森哥并不很长时间,但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竹子作品,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运用恰到好处。森哥对竹子的观察和对竹子的情感是不开的。
森哥的作品有生活感受,画室里的阳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画出来的作品就有情趣,有意境,有自己生活的感受,吸引着读者,让读者不得不慢慢品味。
中国绘画强调:以阴阳立生命,以虚实立形象,以刚柔立品格。看森哥的作品意境万千。层层叠叠,不经意流露出虚实和刚柔。
采写:新快报全媒体记者 李超朝 实习生 杨成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