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艺术创作一直影响着我

他的艺术创作一直影响着我
2023年03月26日 00:00 新快报

■黑白木刻版画《合力》

■赵瑞椿

追忆著名版画家、教育家赵瑞椿先生

2023年3月21日19时32分,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赵瑞椿先生,因病在家乡浙江温州去世,享年88岁。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潘行健追忆称,“他的艺术创作一直影响着我。”下面是他的回忆自述。

■潘行健 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能够进入版画之门,首先要感谢赵老师

从1959年开始,我就是赵瑞椿老师的学生,那年,他二十四岁,我十九岁。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广美)版画系成立,四个建系元老张信让、刘其敏、张运辉、曾继康老师都不是搞版画的,学院派前两人到中央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央美),后两人到浙江美术学院进修了一年版画,回来就招生开课了,一切从零开始,版画专业教学没有任何经验和积累,加上1958年9月到1959年1月整整一个学期全校师生下乡搞公社化,一年级其实所学甚少。正是这时,赵瑞椿老师从央美版画系毕业到广美来了。现在想起来,赵老师的到来明显有着一种强势——不仅带来了央美版画系的教学模式和专业技法内容,赵老师自身作为央美版画系优秀毕业生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1959年暑假后我刚上二年级,知道赵老师的第一张版画是他那张代表作黑白木刻《合力》,这张无论观念、审美还是技法、语言都堪称一流的作品其作者竟然来到眼前,成了自己的老师,那种喜悦的心情至今难忘!到广美后,赵老师接连创作了《从前不毛之地》《春雨》《我们去征服大海》《归来》等一批佳作,这对刚起步的广美版画系来说,它的意义还不仅仅是一种专业上的示范,更在于让我们这些对版画艺术缺乏了解更缺乏信心的初学者真切地看到了版画的价值,看到了实现这种价值的希望和途径,在当时我们头几届学生普遍专业思想不巩固,入学后还要转学甚至退学的大气氛中,赵老师及其作品就像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成了我们跨入版画艺术之门最及时的精神支撑。应该说,这是赵老师对广美版画系初建期的最大贡献。当时他任版画系专业教研组组长,教师有水平、有能力,学生有榜样、有信心,版画系专业教学很快走上正轨,从1958年建系到1964年广美师生作品在全国各地的巡展,短短几年时间已逐渐赶上国画、油画、雕塑等老系,彼此并驾齐驱,这当中,可以说赵老师是第一功臣。我作为版画系第一届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终于能够进入版画之门并一直坚持走到今天,首先要感谢赵老师。

对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速写

赵老师对我的教益除了版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速写。赵老师的速写,特别是毛笔速写,可以说真是出神入化。他来广美半年后,即1960年春带我们第一、第二届学生下乡博贺渔港,我们第一次在现场看到那么精彩的速写,第一次看到可以用毛笔这样画速写,第一次看到可以随着对象的变化而不停地走动着画速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也学习着拿起毛笔来画速写,这种有别于国画毛笔技法而又有利于用版画眼光去观察记录对象的毛笔速写我一画就是几十年,速写技法的长进、速写作品的积累,使速写成了我本科四年学习除版画外的另一重要收获,成了与版画创作同步并行的另一重要艺术实践,这无疑也首先得益于赵老师。

之后,随着赵老师调离广美到广州画院并最后离开广州,我和赵老师接触慢慢少了,但他的艺术创作仍一直在影响着我,无论是那批央美版画老师的肖像木刻系列,所显示出来的对版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师长的感恩之情,还是在欧洲面对大卫塑像,现场素描写生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勇气和实践精神,还有跨界巨作油画长卷《永嘉旧事》所反映出来的,始终忠于自己内心感受的信念和强大的艺术造型功力与驾驭能力……都让我感到老师的榜样力量一直在伴随着自己——这是要永远感谢的。

人物介绍

赵瑞椿

1935年生于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至1971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1980年至1982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84年起任广州画院专业画家。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