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镜中见千年

在铜镜中见千年
2023年05月28日 00:00 新快报

战国 蟠虺纹双耳青铜鉴,云浮出土

汉 四乳八禽博局纹镜,潘玮倩摄
■瑞兽葡萄纹镜局部,潘玮倩摄

唐 瑞兽葡萄纹镜

宋 牛郎织女镜

元 至正元年素面镜,潘玮倩摄

清 薛晋侯造铭文铜方镜

当代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文创产品

■居廉《当作如是观》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镜子,也许是唯一,千百年来,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样子的文物。

在明清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要“照容”,通常有两种工具,一种是水,另一种就是铜镜。上古时期,祖先用陶瓦盛水照面,称为“监”,后用金属铜做成容器,叫“铜鉴”,又逐渐将铜鉴扁平化,一面磨光——从鉴到镜,映照古今。

今人再度流连忘返。

2023年4月20日-8月20日,“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馆藏两百余件文物藏品,包括铜镜、配套用具及相关书画,为观众讲述一部中国铜镜发展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展厅第一件文物,就是真正的“鉴”。一件云浮窖藏出土的蟠虺纹双耳青铜鉴,大若我们今天的脸盆,肩腹部饰细密蟠虺纹,双耳,耳上有當,當上饰蟠虺纹组成兽面纹。说文中,“监可取明水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今天,我们看铜镜,主要看的是它们的“背面”。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就有了铜镜的身影,其造型和纹饰都相当简单。而在本次展览,我们最早可见战国铜镜,它们形体小巧,多为圆形,图案多用地纹衬映主纹。有些上有‘山’字纹,‘四山’‘五山’,或蕴含先民对山川大地乃至天象的领会。‘六山’镜则相当稀罕,目前,在广州南越文王墓出土有一。”策展人、考古学博士、副研究馆员冯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介绍,铜镜可谓“出道即巅峰”,在战国时已达臻善,而继“精巧轻灵”的战国风范后,汉代铜镜,则展开了“奇诡鼎盛”的猎猎大旗。

汉镜是一座毋庸置疑的高峰,受益于国家大一统的巩固与发展,其不仅分布地域宽广,还流传海外。纹饰、铭文的新式样喷涌而出,蟠螭纹、博局纹、禽兽纹,规矩中见繁丽;长宜子孙、长毋相忘、长乐贵富的铭文,则是先民家庭、爱情、福禄“三观”的再现。

在铜镜学界,有个共识,即战国镜、两汉镜和唐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三座高峰。

到了唐代,瑞兽、花鸟、神仙,纷纷动脱跳跃镜背之上,呈现和前朝不同的活泼自由气息。一方面,过去浸润“神性”的近乎礼器风范犹存,另一方面,世间华美和俗世愿望开始在广画面式上凸显。比如展品中的国家一级文物“双鸾双兽纹菱形镜”,鸾兽翩矫,镜形也出现菱花等的新样式。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含锡量的增高,镜面显得更加白净。冯远向记者介绍,“瑞兽葡萄纹镜,则表现出对于海外交流文化的开放接纳态度”。

然而,铜镜至此仍是昂贵之物。从前,它以青铜之尊高居,继而在舞衣晴曳碧天霞的盛世,成为奢侈品,哪怕,进入商业气息浓郁的宋代,要买一面镜子,价钱依然等于有些普通家庭的“年薪”。

在展厅中,一件“湖州真石家”的圆形铭文镜,桥钮,光素,有缘,镜背有两处铭文:“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烁铜照子每两一百二十文。”铭文清晰记载了商家名号、铜镜的价格。

“宋代铜镜最明显的特点,是开始出现商家、产地等,这给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而我们根据上面金额能推算出,有些家庭要用一年收入才买得起这样一面镜子”,冯远说。

她介绍,铜镜的产地,一般比较集中,战国时“楚镜”独秀,到了宋代,“湖州镜”闻名全国。当时的纹饰,不同于唐代“写真”状态,出现了程式化、图案化和亲民化,“比如缠枝纹的出现、凤鸟纹和龙纹的世俗化、人物传说故事的增加,综合展现出文艺、社会生活以及商品经济的合力”。

展览从战国、两汉、唐、宋,一路沿时间顺序,进而讲述到“返璞归真的明清铜镜”,这时铜镜终于走进千家万户,在文学作品中也成为阐释观念的寄托之物。展厅中有件来自居廉手笔的《当作如是观》画作,一名没有五官的淑女,手中所持铜镜,映照出妖魔的面容。大胆的创意,也令人联想起更早时候曹雪芹所写的“风月宝鉴”。

鉴,由此通“见”——见己,见人,见世间,镜子的艺术内涵不断延阔。

铜镜随着清代玻璃镜从西方的流入,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它留下的踪迹和故事,为我们揭示了文化的变迁。

冯远强调,因为馆藏铜镜的丰富,以及时间链条的齐备,“我们才有底气,去呈现一个器物的完整发展脉络,这也是一个专题展很难得的地方。而且,明线上,我们讲的是铜镜,暗线里,我想体现纹饰在各个朝代的变化。纹饰,透露出先民对于自身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经济的种种感知与判断,由此一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纹饰的演变’的展览,只是,这个载体,我们选择了铜镜。因为铜镜本身较为坚固,它上面的纹饰、铭文等留存,相对于陶瓷、绘画而言,也最为清晰立体。”

展览同期呈现了明清时期的玻璃镜以及日本的和镜,讲述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历程。展厅最后还提供了“自己磨镜”的互动环节,让观众感知铜镜的正面,确实能做到“光可鉴人”。

鉴为“镜”,亦为“见”。我们与古人,看到了同一样的世界,在这个已经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如此,可能就是铜镜的魅力。

也是文物的魅力。

(本文图片由广东省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