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南沙办事处成立暨湾区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市南沙区举办。
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协办。
对接“联盟”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致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是科协系统服务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抓手,自2019年成立以来,联盟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各类专业联盟和区域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促成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落地。作为联盟秘书处,广州市科协重视联盟建设和作用发挥,近年来着重围绕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支持南沙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文交流。希望南沙办事处的成立,为联盟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为湾区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便利。
南沙开发区政研室中级研究员向建华就《南沙方案》赋予的3大财税政策进行解读,并从政策指引方面,介绍了国家、省、市出台支持南沙的专项政策。向建华表示,“根据南沙已形成的区级产业政策体系和已实现的政策实施成效,未来南沙区出台的政策将聚集在建筑业、生物医药业、商贸业、旅游业等几个领域。以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为手段,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期货市场建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南沙办事处”揭牌。随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伙人、科技信贷部总经理凌诗婷与珠海新奥林科技园总经理范静华共同签订了框架协议。凌诗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等主体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联盟成员单位有184家,涵盖了大湾区9个城市。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也是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一直以来也在联盟里积极发挥的平台链接作用。”
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活动当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了国际及港澳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经验,并分析了新时期大湾区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共推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引介绍了该院自主研发的“粤港澳大湾区临床急需药械追溯系统”。该系统构建基于国产自主许可链(区块链)的药品医疗器械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了药品医疗器械过境审批、使用管理、跨境追溯区块链合成的功能。
“要注重把科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这是产学研的核心,也是现在科研工作者应该转变的一点。”广州大学佘年教授以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等案例为依据,论述了产学研成功的关键因子:政策支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校的积极参与、错位发展、利益共享、沟通交流以及不怕失败有担当的科研精神。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如何进行协同创新。“大环境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托夫则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产学研合作的优质项目案例。
高峰论坛环节,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广州大学教授佘年、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托夫五位粤港澳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咖围绕“如何立足南沙,面向大湾区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旨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互动。专家们强调,高质量发展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交流与分享可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大湾区的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