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 东莞大岭山原创纪录片《红拓》首映

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 东莞大岭山原创纪录片《红拓》首映
2023年11月29日 19:57 新快报

新快报讯  2023年12月2日是广东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纪念日。大岭山镇用时2年,特别制作了6集文献纪录片《红拓》,以此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

11月29日上午,大岭山原创纪录片《红拓》正式首映。该片以广东东江纵队抗日救亡为历史背景,通过《英雄史诗》《故园喋血》《一战成名》《华南第一报》《永远的铭刻》《大岭山之歌》六个剧集,生动讲述了东江纵队在大岭山的红色革命故事。

据了解,《红拓》由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指导,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策划摄制。同时,该片不仅是大岭山文化强镇建设工作的重点项目,还是东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东莞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王斌,大岭山镇党委委员叶淑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红拓》首映式。

六个剧集“串珠成链”

“通过这部纪录片,向我们的子孙后代讲述一个奋力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事迹,能够非常完整地把大岭山的历史呈现出来,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段红色历史的影像记忆。”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观后有感而发。

《红拓》总策划、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红拓”可以理解为红色历史的拓片。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红拓》这部片子,全景式梳理和展现大岭山的红色历史文化脉络。

据介绍,《红拓》以广东东江纵队抗日救亡的历史为背景,聚焦于大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英雄史诗》《故园喋血》《一战成名》《华南第一报》《永远的铭刻》《大岭山之歌》六个剧集总片长116分钟,完整展现了大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无数先烈用鲜血铸就的丰碑,是我们永远赓续传承的红色基因,《红拓》既是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也是为东莞文化建设贡献大岭山力量。”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东纵老战士亲口讲述抗战经历

在大岭山镇党委、镇政府和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红拓》2022年初立项,7月成立摄制组,9月举行开镜仪式,12月正式拍摄,2023年11月25日成片。

自纪录片制作以来,近30人参与演绎工作,近百人为拍摄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逾10家单位提供支持和指导;东莞、深圳、广州、北京等地超过20人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

在采访对象中,既有东纵老战士、东纵后代,还有党史专家和相关纪念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熟悉东纵历史的专门人员。摄制组靠着坚定的信念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如期完成了摄制工作。

《红拓》通过多种电视表现手法,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注重故事的挖掘和观赏性呈现。《红拓》以大岭山为聚焦点,重点截取东莞革命史大岭山部分为片子的表现主体,着重挖掘和呈现大岭山本土的英雄和故事,有的首次以电视纪录的视角呈现。十余名东纵老战士作为亲历者出现在镜头前,亲口讲述抗战故事是《红拓》的独特与珍贵之处。他们的讲述,因真实而具权威性、因有厚度而动人心弦。

文艺汇演彰显红色活力

当天,《红拓》主题曲——《守护》迎来首发。随后,大岭山本土文艺骨干通过快板书《激战百花洞》、合唱《领航》、独唱《那一面红旗》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大岭山红色文化的活力,以及大岭山人民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大岭山红色资源“家底”丰厚

大岭山革命文物众多、红色资源“家底”丰厚。作为东江纵队重要策源地,大岭山不仅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活动区域,拥有二十余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纵队在大岭山留下了大批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成为绵延不绝的红色记忆,更是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和永恒的传承价值。

今年以来,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岭山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路径和思路,持续打造“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着力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上下功夫。近年来,大岭山连续推出《英雄母亲》《激战百花洞》《小英雄 大眼仔》《老虎山下五少年》《永恒的丰碑》等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红色文艺精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