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联手打造 忻城好物将有区域公用品牌

粤桂协作联手打造 忻城好物将有区域公用品牌
2023年12月17日 17:28 新快报

“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12月18日在广州发布,将助力忻城高品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千家万户

软糯清甜有嚼劲的甜糯玉米、传承千年工艺的古法红糖、优质的牛羊肉……“贡礼”级的忻城好物要来了!“土司贡礼 忻城予你”“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将于12月18日在广州发布,发布会由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委,广东茂名市信宜市委、高州市委、化州市委,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人民政府,广东茂名信宜市人民政府、高州市人民政府、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新快报记者从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驻忻城县粤桂协作工作组(下称“驻忻城工作组”)了解到,这是粤桂协作打造传递忻城好物的中国农创品牌,推动忻城高品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忻城农业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两地就忻城甜糯玉米产业开展调研考察。

对接东部广阔市场,打响“土司贡礼”品牌

忻城位于广西中部,是一个跨越千年的古县,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农业产品的生态宝库。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塑强50个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200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域性区域公用品牌。作为东西部协作结对市县,广东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积极响应新阶段粤桂东西部协作要求,注重增强帮扶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以“礼诚之道”传承的土司文化为基础,以品质为标准,以创新为动力,实施粤桂“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传递忻城好物的中国农创品牌。

为何取名“土司贡礼”?土司,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历代土司需要向朝廷王侯进贡礼品,也称贡礼。历经明清两朝400多年,忻城土司推行开明劝农政策,以诚为本从事农耕。通过传承发展,忻城如今培育出了甜糯玉米、珍珠糯玉米、蚕桑、野蜂药蜜、百香果、红糖、牛羊肉等众多优质农产品。“土司贡礼”就是要以至诚之心臻选忻城好物,让忻城的乡土味道走进千家万户。

忻城县粤桂协作特优区糯玉米示范种植基地。

忻城拥有丰饶的物产,此前却面临缺少地方知名农业品牌、产品多而散、推广难度大的困境。如何整合粤桂两地资源,通过深化协作在忻城打造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尤为重要。为此,2023年“土司贡礼”品牌创建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协作两地政府主导,以贯通粤桂“产配加消扶”环节的“龙头企业+科研高校+合作社+基地”的运营合作模式,搭建平台,制定标准,对优质农产品进行溯源认证,并统一进行品牌赋能、包装焕新、营销策划、传播推广,以对接东部广阔市场这个抓手助推忻城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

新快报记者从驻忻城工作组获悉,首批有六家企业生产的名优产品被认定为“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包括甜糯玉米、金银花、葛根粉、鲜羊肉、鲜牛肉、红糖等。18日的发布会将组织忻城特色农产品相关企业与大湾区采购商、经销商进行合作签约,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大市场,推动“土司贡礼”忻城特色农产品登陆大湾区。  

制定团体标准,推进甜糯玉米“四化”发展 

入选“土司贡礼”名录的忻城农产品,如何保证好品质?驻忻城工作组表示,通过粤桂协作两地不断深化产销协作对接,忻城县与广东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数字农业生产体系、品控溯源体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产品深加工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甜糯玉米作为“土司贡礼”首个名录产品,其团体标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品控溯源体系已实施完成。牛羊肉制品、金银花、红糖等农特产品的合作也正在推进。

驻忻城工作组表示,作为入选“土司贡礼”首批产品名录,忻城甜糯玉米的发展凝聚了粤桂两地协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努力,已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赋能和生产标准化等维度,已将其打造成标准化生产示范性产业。

生态种植,香甜软糯。

忻城县被誉为“糯玉米之乡”,忻城县糯玉米荣获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被评为全国“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忻城糯玉米总种植面积达10万亩,加工企业共计28家,年产值达3.6亿元。作为糯玉米的一个分支,忻城甜糯玉米是忻城县的特色农产品,东部市场需求大,但此前从种植生产到加工包装链条的执行标准尚未统一,品质差异性大。

2023年以来,两地以粤桂协作工作组、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为牵头,联合广东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以及忻城本地生产企业等20多家单位,组织编制了广西地区首个甜糯玉米团体标准——《忻城甜糯玉米制品》团体标准,并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团体标准统一了忻城甜糯玉米制品的原料、品相、杂质、微生物等指标,明确了其品牌标识、质量溯源码、产品标签等内容,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质量保障,对推进甜糯玉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居民抢购,忻城糯玉米备受好评。

数字化赋能,粤桂联手打造智慧农业样本

绿杆挺拔,绿叶茂密,掩映着圆鼓鼓的玉米苞。在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的粤桂协作农产品数字化溯源种植基地,智能水肥灌溉一体机、智慧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站、摄像探头等数字设备一应俱全。基地负责人、忻城县新粤桂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庆尊表示:“通过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我们可以借助手机实时监测玉米地的气象、土壤、水肥、病虫害情况。有效地节约水肥资源、减少农药使用,防治效果提高了,人工成本也降低了。”

忻城粤桂协作农产品数字化溯源种植基地。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粤桂协作两地联手打造的忻城甜糯玉米产业智慧农业样本。两地借鉴茂名市信宜市“信字号”农产品品牌创建等经验做法,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对忻城甜糯玉米的种植生产、加工检测、品牌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升级,打造了智慧农田基地、品控溯源体系。

目前,忻城县不仅在甜糯玉米种植生产端形成了技术标准并进行推广,在品牌端也启用了“一标一码一单”防伪溯源码包装,一标指区域公用品牌标,一码指网络溯源二维码,一单指政府监管检测单。消费者只需用手机对网络溯源二维码进行扫码就能查看甜糯玉米的种植地块、品种、种植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对忻城甜糯玉米品质的认可和信任。

忻城县粤桂协作糯玉米冷链保鲜产业园。

品控溯源体系执行落地负责人、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田超介绍:“借助数字化技术,我们从种植生产到包装销售全流程构建了一套标准体系。另外,标准化的生产加工也能加强甜糯玉米的品质,延长玉米保鲜时效,让忻城甜糯玉米销往像北上广深这样更大更远的市场。”记者了解到,今年,通过粤桂协作投入广东帮扶资金430万元,实施忻城县糯玉米冷链升级改造项目,持续完善区域性农特绿色产品生产深加工、仓促保鲜、质量检控、物流配送等专业化产销体系,推动忻城糯玉米产业全面升级。

据当地种植户反映,忻城甜糯玉米鲜玉米棒以往田间收购价格在1.8元/斤左右,农户挑到集市也只能卖到2.5元/斤。忻城县宏宇商贸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林建宇表示:“参照目前市场上单个独立包装鲜食玉米终端零售价5元以上来计算,甜糯玉米产值就能实现翻倍,利润可观。今年冬季玉米上市,大家对‘土司贡礼’品牌的推广落地十分期待。”

驻忻城县工作组表示,希望通过粤桂两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甜糯玉米产业智慧农业样本,推动甜糯玉米从“成吨卖”“按斤卖”转向“论个卖”“按盒卖”,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促进忻城农业的转型升级。后续,粤桂协作还将针对忻城红糖、金银花、牛羊肉等优质产业资源,推进更多农产品产业品牌的系统建设,擦亮“土司贡礼”金字招牌,努力把忻城打造成为广西甚至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的“果盘子”“肉铺子”“菜篮子”供应地。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张龙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