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普查初步成果显示 天河辖区内有野生动植物500多种

野生动植物普查初步成果显示 天河辖区内有野生动植物500多种
2024年03月29日 19:44 新快报

新快报讯 生物丰富而多样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前提。记者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多措并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野生动植物普查,辖区内有野生动植物500多种,目前全区共留出26.45平方公里保护空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2.4%。

创新打造“一园一中心”

据了解,天河区开展野生动植物普查,摸清了生物资源本底及分布状况,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普查初步成果显示,天河区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辖区内有野生动植物500多种,鸟类资源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省鸟白鹇在“火龙凤”森林公园也有较广分布。

为落实《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天河区全力打造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一园一中心”品牌。充分发挥“一园一中心”科研平台作用,委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开展天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开展包括BVOC排放、碳固持、小气候调节、净化空气等在内的环境服务功能监测,为提升全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提供基础支撑。加强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科普示范基地共建,助力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已实现迁地保育华南地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植物,其中迁地保护植物17168个分类群、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实现了报春苣苔、长梗木莲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放归。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目前已在广东布局建设野外科学研究台站4个,长期固定监测点20个,基本覆盖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区,并成功人工繁育中华穿山甲幼体6只、马来穿山甲幼体5只,为穿山甲的迁地保护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科学经验。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2.4%

天河区共划定并严守13.73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并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力守护好全区3个自然保护地,不断提升“火龙凤”三大森林公园及大观湿地公园品质,全面保护修复生态系统,还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自然保护地污染源排查。  

此外,天河区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保护,使动植物种群得到休养生息。对6个涉农街道全面开展农田污染源摸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开展杨桃生产基地柑橘小实蝇综合防治,完成辖区内畜禽种质资源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全区共有家禽种质资源13种、农作物种质资源47种。

为防治外来入侵物种,2023年全区农用地红火蚁防治面积3302.58亩,农用地薇甘菊防治面积150亩。目前全区共留出26.45平方公里保护空间,占全区面积的19.3%,自然保护地面积共1549.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2.4%,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通讯员 穗环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