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蓝:“从可园出发”的意义在于溯源与启发

林蓝:“从可园出发”的意义在于溯源与启发
2024年04月28日 00:00 新快报

■“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作品展”现场

■“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现场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集》

“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获文旅部2023年度优秀展览提名项目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正式公布“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共评选出优秀展览项目10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0个,优秀展览提名项目30个,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14个。其中,岭南美术馆的学术品牌展览“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荣获“2023年度优秀展览提名项目”。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当代是岭南花鸟画复兴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从东莞可园这个历史文化坐标出发回溯传统,有着别样的意义。”

一次对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格局的审视

对岭南画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从可园出发”是岭南美术馆的品牌性学术展览项目,扎根地域文化资源,由“可园”切入,进而探寻岭南画学流变,聚焦岭南文脉中“二居”画学在现代岭南画学运动中的流播、蜕变和发展。项目以五年为期,每年举办一届,由点及面,传承和弘扬岭南文脉、延展中国花鸟画精神。本项目由谢钧担任总策划,陈湘波担任学术主持,许晓生担任策展人,李志国、文征担任展览统筹,项目负责人慕容小红、林润鸿,展览视觉由广州鲁逸设计。

林蓝表示,“当代是岭南花鸟画复兴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从东莞可园这个历史文化坐标出发回溯传统,有着别样的意义。回溯原点,回望‘二居’,重温大师,意在见证前行。‘从可园出发’的意义在于溯源,在于启发、启迪。溯源对于梳理当下,对于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回到原点看我们怎么一路走来。”她进一步分析称,“‘从可园出发’项目主办方邀请全国花鸟画家汇聚东莞,它不仅仅是一次呈现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研究新气象的艺术盛会,也是一次对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格局的审视,是对岭南画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湘波认为,“此次展览依托东莞可园的历史文脉,以居巢、居廉等名家的花鸟画研究为切入点,探寻岭南花鸟画文脉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契机,汇聚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力量,邀请全国当代优秀花鸟画家和相关的专家学者来到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共同探讨岭南花鸟画的历史文脉和思想的传播、流变和发展。”

岭南美术馆馆长谢钧谈及本次展览的意义时表示,广东东莞作为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在过去曾孕育出邓白、张敬修等一批重要的花鸟画家,岭南画派始祖居巢、居廉曾客居东莞可园作画授徒,为东莞花鸟画创作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岭南优秀花鸟画历史传统,提升东莞的文化供给能力,建立东莞地方美术品牌,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岭南美术馆推出“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研究”专题展项目,立足本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本展览依托可园的历史文脉,汇聚全国花鸟画创作力量到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共同探寻岭南画学文脉的精神内核、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许晓生介绍,长期以来,当代岭南一直立足岭南文化,不断积极推展南北对话,促进国内艺术、文化交流。这次“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获得全国优秀展览提名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肯定。

【展览回顾】

全面地呈现中国花鸟画的当代发展格局和探索新风

2022年12月27日-2023年3月29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共同主办的“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在岭南美术馆举行。展览分“‘二居’画学”“岭南风范”“花鸟品格”“今品画风”“观物之生”“时代湾区”“院风新锐”七大专题,共展出花鸟画作品415件(套),全面地呈现中国花鸟画的当代发展格局和探索新风。历时三个月,受到业界及广大群众的关注,产生良好的反响。

据了解,展览期间主办方还邀请了活跃于当代学术界的美术批评家与参展的艺术家们对话,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旨在重新审视东莞对岭南花鸟画和当代岭南文化的意义,以及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在新时代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价值,使岭南美术馆成为名符其实的当代岭南花鸟画和当代中国花鸟画研究和展示基地,更突显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推动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东莞力量。

【展览亮点】

大家云集·囊括古今

汇聚优秀艺术家和 美术研究者140位

此次展览聚焦“当代中国花鸟画美学新生态”,汇聚了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画院、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优秀艺术家和美术研究者140位,并约请郭怡孮、江文湛、萧晖荣、高卉民、陈永锵、梁江、王璜生、郭线庐、姜怡翔、岳黔山、方土、陈湘波、贾广健、莫晓松、郑阿湃、乔宜男、安华平、陈林、朱万章、宋陆京、林蓝、陈文利、许敦平、许晓彬、叶芃、阴澍雨、李恩成、叶正华、李雪松、于洋、魏祥奇等国内近50位理论家和艺术家围绕“中国花鸟画”的创作课题探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和前瞻,历时3个月拍摄完成了当下业界关于花鸟画研究的一个专题系列片。

融合科技·全新体验

从视觉感官到时空感知多维度体验

本次展览结合科技元素,通过新媒体装置的运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从视觉感官到时空感知的多维度体验的全新中国画作品展览,同时以多媒体技术实现线上3D展厅与线下传统交流展并行展示。

公益教学·活动纷呈

加强与观众互动交流

展览举办期间推出了系列公教活动,以线上线下课堂、名师导览、名师讲堂等类型公教活动,同时结合节日元素,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为观众带来多元的艺术体验。

学术研讨·展望未来

出版《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作品集》

展览期间开展了全国花鸟画学术会议、“围庐雅叙”艺术家雅集专场等学术活动,并将展览学术成果收集成册,出版了《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作品集》。

2023年10月18日-11月19日,第二届“从可园出发”展览活动“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举行。以此为契机,全国画坛中青年花鸟画名家和专家学者汇聚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共同探讨没骨花鸟画的历史文脉、文化精神,重新审视东莞对岭南花鸟画乃至全国花鸟画发展的意义。

展览分为“‘二居’画学”“没骨新风”两大专题。其中,“‘二居’画学”专题展出了居廉、居巢共20幅精彩的花鸟画作品及文献资料,研究“二居”在传统没骨技法基础上所创立的撞水、撞粉法;“没骨新风”专题邀请了方土、陈湘波、连俊洲、姚震西、郑阿湃、王法、麻元彬、林蓝、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李恩成、周午生、李雪松、李志国等十五位全国现代院体画家,探讨当代没骨花鸟画技法,关注今人对没骨花鸟画的美学传统和当代现状的关切和思考。

在“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学术交流会上,嘉宾们围绕“没骨法新探”的主题展开探讨,各抒己见,关注没骨一体花鸟画在当下的探索,探讨其背后“写意精神”的古今转换,以及传统文心、传统文脉在当代的价值延伸和重构。展览结束后,集合了展览内容及学术成果的《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