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合浦,广博新展展现两地情缘

广州×合浦,广博新展展现两地情缘
2024年05月17日 13:59 新快报

新快报讯 5月16日晚,由广州博物馆策划,携手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原创展览“岭海同风——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厅拉开序幕。本次开展仪式采取夜间直播的方式进行,通过镜头带领观众走进新展的庐山真面目。开展当晚,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廉世明馆长、广州博物馆曾玲玲副馆长做客直播间,为观众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云上观展盛宴。本次展览通过120多件(套)两地精品文物,展现两地区域文化的共融共生和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展览自5月17日开幕,持续至8月4日。

5月16日晚,由广州博物馆策划,携手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原创展览“岭海同风——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厅拉开序幕。

“同捞同煲”, 广州合浦的两地情缘

据介绍,合浦位于广西唯一的海岸线北部湾沿岸,隶属北海市管辖,地处江海相连之地,因此得名“合浦”。纵观历史,广州自古合浦有“缘”。唐宋以来,广州与合浦深受来自中原的贬官游宦文化的影响,众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文人,如苏轼、汤显祖、黄庭坚、秦观、韩愈等的宦游岭南,留下了众多诗句名篇和政声佳绩,促进了本地文教事业的开化和发展。

广州与合浦所处的岭南地区,虽然是相对独立的区域单元,但与区域外的交流互通络绎不绝。跨过五岭,顺江上溯,可与楚地、闽地、蜀地、秦地等牵手触碰。扬帆出海,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地区都是“朋友圈”的范围。包容开放,向海而生,广州与合浦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天涯海角”,构筑汉代海丝之路

据史志记载,合浦南面大海,又处海岸线转折处,所以又有“海角”之名,而合浦北面的钦州有“天涯”之名,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来源。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汉武帝统一南越国以后,正式开通了一条从合浦、徐闻出发的官方远洋航线,经马来半岛,抵达印度和斯里兰卡乃至更远的区域,这也得到了大量考古实物的印证。历年来,合浦汉墓出土了引人瞩目的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丰富文物遗存,以各类精美的珠饰、玻璃器、波斯陶等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外域特色。广州同样是汉代早期参与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史记》记载,广州为当时的“亦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是众多海外奇珍异宝的集散之地。合浦与广州,乃至中国东南沿海的众多港市一起,共同塑造了南中国的商业贸易和海上交通格局,与海外众多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汇聚羊城,合浦青铜器首次最大规模外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州合浦出土了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为研究岭南乃至中国提供重要的区域性资料,弥足珍贵。为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的外向性、多元性和创新性,本次展览精选了两广特色文化和反映区域间文化互通的文物。

来自合浦的精品文物齐聚羊城,尤其以青铜器为最佳,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青铜器类首次大规模外展。汉代是岭南青铜器的流行阶段,这一时期两广地区的青铜器吸收了楚、滇、秦等地的文化因素,形成了越式青铜文化。

除此以外,两地的海丝精品文物及展品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采,包括温雅莹润、号称“南珠”的合浦珍珠,金光灿灿的金饰品,琳琅满目的珠饰,蓝影翩翩的玻璃器,反映海外香料传入的熏炉,印证与域外发生人员交流的陶俑等,这些都是汉代乃至此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广州合浦对外发生贸易、交换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展览也生动描画了汉代两广生活的图景,尤其展现了秦平岭南、南越国建立和汉平南越国时期,岭南越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在农耕生活上,汉代岭南吸收中原农耕技艺,走向精耕细作,铁犁牛耕之路,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呈现六畜兴旺的趋势。在生活器皿上,大批量陈设了食器、饮器、炊具、酒具、灶具、梳妆用品、灯具及其他日用品,汉代两广的衣食住行仿佛跃然于眼前。

展览展出“蕃禺”漆盒

展览展出的汉代陶器

各类青铜器

汉代珠饰

记者发现,为配合主题,本次展览的内部空间统一采取富有历史感的红黑色调,模拟汉代居室内部的氛围,分别在展厅内部和通道,利用陶屋、陶灶、灯具、日用器皿等元素,构建了汉代炊煮、汉代居室等数个模拟场景,力图给观众以身临历史现场之感。展览末段配套设计了“汉代饮食体验馆”互动空间,根据历史资料复原了汉代饮宴的场景,观众可身穿汉服前往打卡留念,并基于山东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进行了复刻,同时设置了“汉代饮食器皿对对碰”互动装置,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领略汉代两广饮食乃至生活的风采。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李明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