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职教会议+“深中”职教论坛 中山现代特色职业教育向纵深推进

全市职教会议+“深中”职教论坛 中山现代特色职业教育向纵深推进
2024年05月22日 17:12 新快报

新快报讯 5月21日,注定是广东中山职业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当日,中山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深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举行。

中山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深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举行。李红云/摄

中山市相关领导、市教体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中山市发改局、工信局、人社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中山市高职终科、职教集团相关人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等8所中山高职及中职学校领导及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现场。(通讯员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十几年来,中山市职业教育牢牢抓住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统筹把握规模与内涵两个维度,相继迈上了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

中山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透露,目前中山全市有中职在校生4.9万人、高职在校生3.1万人。国家示范、国家重点中职学校4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5所,省重点中职校(公办)覆盖率达100%,均居全省前列;市域内有3所高职院校,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是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山市是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市 ,“广东省首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成果分享。(通讯员图)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职教高地建设为总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锚定创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城市的战略定位,树立职教品牌,讲好职教故事,贡献职教力量。”中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彭晓新作大会发言,并就中山市职业教育下一步工作作了“强化党建引领,高站位推进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高质量推进校企合作;增强发展动力,高效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五方面要求。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自身的协调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之一。彭晓新发言指出,中山市将继续探索中高职协同发展机制,继续推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扩大“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招生培养,市域内高职院校招生优先面向市属中职学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建设,推进培养目标、课程教材、专业实训、考核评价等方面无缝衔接。

参加论坛的相关领导合影。(通讯员图)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教育,遵循人才成长过程转化规律,只有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解决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健全职教体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关键问题。

据了解,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开展,是广东职业教育具有突破性的尝试,也是构建广东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广东从制度创新入手,以课程革新为继,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规律,使中高职衔接逐步走向优化。广东省对中高职的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以体现课程的梯度和层次。

职教成果展示。(李红云/摄)

与会学校领导表示,中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拥有技术专长的职业技术人才,但人才的层次和内涵有所差别,需要通过课程的基础性和层次性来体现。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中山市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重心逐渐从整体设计、招生制度改革转向内涵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深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是当天活动的另一重头戏,深圳、中山市两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深圳市教科院相关领导、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市龙岗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等代表现场进行了思想碰撞。

职教成果展示。(李红云/摄)

会上,两地多所学校负责人作了经验分享。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作“一体两翼五金”建设经验分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双高校”建设经验分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作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验分享;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经验分享;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经验分享等。

会场外,主办方布置了2024年中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共展出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9个展板。展板分别展示了院校基本情况、“双高”建设成果、学校特色亮点、工匠技能展示、情景式参与体验(互动)、数字化运用等。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通讯员曾晓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