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储备”不足?真相揭开→

“养老金储备”不足?真相揭开→
2024年05月23日 15:54 新快报

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3年养老金收支情况,依旧保持平稳运行。其中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

然而与此同时,关于养老金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新说法。社保缴满15年“坐等退休”;“养老储备”不足?又盯上民众的储蓄了?热搜背后是否有鱼龙混杂的情况,这其中又有哪些误区,今天让我们来揭开真相。

关于“养老金储备”的事实

在舆情分析平台上,输入养老金,近三个月全网的讨论数超过八百万。其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明显负面色彩的内容,包括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金储备已严重不足等等,这样的信息占比达到了16.8%。

养老金储备真的不足吗?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告诉记者,在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中,个人缴纳的部分计入个人账户,而由个人所在的单位缴纳的部分,不是储备制度,而是现收现付制、当年收的当年就发放。

在过去十年里,基本养老金的收支数据,只有在2020年,也就是疫情第一年,国家为了减轻企业压力,大幅减少了养老保险的收缴,从而出现过一次当年养老保险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其他每年的结算都是有结余的。即便真的出现支出大于收入,各级财政部门也会在当年立刻补足缺口。

储备的概念从何而来?

记者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网站,输入“养老金储备”,发现出现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对应“个人养老金”的,也就是自己给自己存钱,与网络上讨论的基本养老金无关。此外还有部分信息提到了“战略储备”。那是不是这笔钱不够了呢?

对此,专家告诉记者,我国早在2000年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就是这笔战略储备资金。但是这笔钱二十多年了,从来都没有动用过,目前市值已经达到3万亿左右。

拆解“养老金储备”误读演变过程

那么养老金储备不足这个说法,究竟为何会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呢?

记者重新精确匹配养老金、缺口、储备这些关键词,找到了今年以来“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相关新闻的传播情况。消息的最初来源是一家财经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原始观看量就超过了六百万次。

这条视频的内容源自一段采访,采访对象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就是刚刚提到的“战略储备”资金的负责人,他也仅仅提出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战略储备”。

但是视频的标题,却忽略了战略储备的实际内容,用了“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在随后的传播中,许多自媒体不断放大这个具有引导性的标题,同时拼接很多当前老龄化形势、养老难度大、劳动力不足等等信息,来试图将“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合理化。

养老金谣言、误读屡见不鲜

储备的说法有误,从源头就出现了概念的混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像这样关于养老金的误读屡见不鲜。

像最近出现大规模退保的说法,煽动年轻人不要交养老金了。还有关于个人养老金的,比如有人说,“个人养老金,为了让人多交钱想出的新办法”。

记者在时间线上还原这些消息的演变过程。首先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3》中提到个人养老金缴存比例仍不高。自媒体账号却从中提取出了“参保人员减少”;配上了一张人社部门正常接待的图片;内容加工成“社保局门前人山人海、退保队伍拖得老长”。每一个拼凑出来的爆点,都“成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事实上,从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实施之后,整个劳动年龄期间都不允许退保。也就是退保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除此之外,还有说现在宣传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就是国家发不出养老金,变着法收钱。事实上个人养老金的归属完全是个人,国家不会进行任何分配和使用。

清博智能大模型数据分析专家郎清平表示,大数据其实早已实现了能够分析出大量的网民群体,他们的情绪价值,制作有可能引导他们的情绪的关键词和文章,甚至是图片视频的内容,它的传播就把误读进行了放大。

养老金的实际情况如何?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确实存在领取退休金的人增多、缴纳的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专家告诉记者,首先,无论在任何时候,基本养老金都会是百姓的兜底保障,通过财政、人口等政策的调整,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量发放。

但同时,中高收入人群会出现基本养老金与工资差距较大的情况,在国际社会上,普遍鼓励中高收入人群通过增加企业年金等形式的第二支柱,以及个人养老金等形式的第三支柱,来为自己提高养老保障。

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中,记者找到了部分人口老龄化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养老金体系第二、三支柱的发展情况。加拿大在1957年就建立了第三支柱,是建立最早的国家。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从2001年开始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来充实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也在2004年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正式提出企业年金一词。并在2022年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截至目前开立账户人数已超过6000万人。在调查中,专家表示养老金的政策会不断根据当前的人口、经济形势进行动态调整,不能依据单一维度计算、制造焦虑。养老金关系着人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正因为是社会热点,会出现各种真假难辨甚至是煽动性的言论。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不要轻信误读,引起更大的传播和谣言。

来源:央视新闻(记者:朱江 王世玉 张博 闫素 金晓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