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西区街道借力深中通道,“大桥经济” 全速启航

中山市西区街道借力深中通道,“大桥经济” 全速启航
2024年06月16日 17:30 新快报

新快报讯 一桥飞架伶仃洋,从此天堑变通途。二十几公里,二十几分钟——这是深中通道正式开通后,深圳、中山两地的通行距离和时间。

中山西区。

路通人和产业兴。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大湾区东西两岸的产业共融将迎来更多可能。这一“泼天富贵”来之不易,而机会,从来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作为中山商贸发源地、中心城区“西大门”的西区街道,正在产业、交通、文旅等领域加快步伐全力融入“黄金内湾”建设,积极拥抱“大桥经济”。

双轮驱动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期以来,西区街道的工业基础扎实,尤其在沙朗片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已成规模。近年来,街道围绕“增存结合、弹性开发”策略,规划了包括产城综合发展轴、滨水活力景观带、先进制造业智造区、高品质生活优享区及现代服务业创新区在内的“一轴一带三区”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并重点打造“新能源器备智造园”“智慧家居领创园”两大主题产业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土地资源方面,西区街道通过“工改”“旧改”双轮驱动,有效拓展了产业空间,为街道高质量发展、迎接深中一体化聚势赋能。2022年以来,西区“工改”已整备低效工业用地500多亩,一批高标准工业园拔地而起,拟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同时,马山旧改项目的推进也备受瞩目,其整备土地面积达600多亩,将打造成有中山特色的RBD,为区域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推动岐江河“一河两岸”协同发展。

此外,西区街道还计划在富华片区建设集商务接待、高端住宿、展会活动、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岐江西岸高端商务中心。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城市新客厅将通过“中山制造+深圳会展”“深圳会展+中山酒店”发展模式,以会促产,推动会展“流量”转变为发展“留量”。

内联外通

构筑辐射大湾区便捷通行道

深中同城,交通先行。西区街道作为中山市中心城区西大门,北接西北组团经济核心区,东接华侨城石岐总部经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街道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具备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硬实力。

为迎接深中通道开通,西区街道持续完善交通路网设施,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内联外通”的交通体系,满足多地通达的出行需求。近几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街共投入超15亿元,完成105国道改造工程、沙古公路提升改造工程、裕福南路、广丰工业大道(西区至港口段)、港隆南路等超20条重点道路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辖区市政基础设施,做到“补短板”与“强经络”同发展,区域环境品质再升级,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展望未来,西区街道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道路网络和交通枢纽,提升交通运输效率;通过智能交通等手段,进一步优化交通管理,治理交通拥堵点;结合金昌、隆平等重点工业园区的通行需求,构筑更便捷的交通网络,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深中融合发展拓展

一流的政务服务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核心和关键。西区街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挖跨区域合作潜力,使企业办事“零跑腿”成常态。通过开辟深中服务快车道、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和深圳企业VIP服务等,街道建立了“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跨域联办”服务模式,目前已与深圳南山等8个区域合作,实现超600项业务通办。将来,西区街道还会聚力推进“免申即享”、跨域通办、全市域事项通办、“政务+”数字平台运用等,为企业发展厚植沃土,助力深中一体化发展。

这只是西区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区街道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瞄准深圳“20+8”产业集群,围绕科技、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展开集群式、链条式招商;推进协同创新,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合作模式;借鉴深圳社会治理经验,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法治领域改革、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推动两地企业居民生产生活便利化;持续擦亮“国家健康区”品牌,启动“智能型”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不断完善“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深入推进教育扩优提质,规划新建公办小学及扩建现有学校,建设“幼有优育、学有优教”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抓好青年人才中心建设、升级人才服务港……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新西区正在加速构建,吸引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共建共治共享  

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水平

随着深中通道6月底通车,“双城生活”触手可及,对周边区域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区街道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效能。一方面积极构建高效议事协商平台,提升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截至今年5月,共举办线上线下议事活动100余场,解决群众关切问题超300个。另一方面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辖区共建成长者饭堂及老年助餐点16家,推进养老服务便捷化。

在社会治理上,西区街道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人民调解”国字号品牌,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过岐江河、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聚焦“老问题”“难问题”和“热问题”,构筑起“大综治、大信访、大维稳”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西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此外,以法治镇街建设为抓手,西区街道全力做强综治中心和群防群治队伍,以矛盾纠纷“大起底”、调解力量“大整合”、调解手段“大综合”模式,奋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板示范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关华杰 林晓珏 王丹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