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驻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工作队: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江春水”

佛山市顺德区驻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工作队: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江春水”
2024年06月26日 01:01 新快报

新快报讯 从藏在深山、少人问津的村落,到火爆出圈、游客打卡的“网红村”,不到三年时间,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蒙坑村实现美丽“蝶变”,走出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佛山市顺德区驻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进驻以来,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组团帮扶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激活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江春水”,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顺德方案”和“古水样本”。

竹林公园里,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景致,吸引了不少群众来游玩。

以“竹”为媒 创新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沿着古水镇“农民街”来到绥江边,原本环境脏乱且破旧的三鸟市场,经改造升级,变成了群众休闲、游客打卡的主街公园,附近的竹林公园,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景致。

“如何让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如何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力、新发展理念融入帮扶地区?”“如何高质量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1年7月,由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牵头,顺德区委、区政府办公室、顺德区税务局、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广东顺铁控股有限公司、顺德农业银行等单位组团结对帮扶广宁县古水镇。三年来,工作队带着思考、大胆探索,以实际行动书写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古水镇地处绥江中游,是广宁“竹子之乡”的主要产区,素有“竹子走廊”之称。“下足‘竹’功夫,做好‘竹’文章。”日前,古水镇“一竹兴镇,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入选肇庆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典型案例,成为工作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做好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是古水镇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工作队队长陈金虎表示,古水镇山水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根据古水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出“游山水竹乡、赏古水画廊”的形象定位,打造“一链九品美食厂、乡村旅游三景区”发展新格局,古水河文旅融合发展已至。

随着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在古水镇徐徐展开。

工作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绿之韵”古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古水河7公里精品旅游示范段,完成游客中心、露营营地、服务驿站、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探索“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共同开发”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让农民和村集体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目前,全镇已有27条观光竹筏、3家农家乐、2家民宿和1个露营基地。其中,大潘村委会罗秀村马骝山民宿自2022年8月份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为合作社创收15多万元,拓宽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陈金虎说。

走进古水镇“农民街”,沿街店铺林立,方便群众挑选心仪的商品。

“典”亮乡村 壮大村集体“造血能力”

2023年11月,古水镇、蒙坑村同时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既是对工作队驻镇帮扶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工作队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在促进帮扶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上下更大的功夫,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陈金虎说。

今年1月,古水镇蒙坑文旅融合特色村项目作为肇庆市广宁县十大示范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506.9万元,并从佛山市支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安排300万元,助力蒙坑村典型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绥江边的主街公园成了群众休闲、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

观光碧道、铁索桥提升、生态停车场、亲水平台、仿竹护栏、竹凉亭、钓鱼平台、“四小园”建设……“去年,蒙坑村完成文旅融合特色乡村一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工作队队员、蒙坑村驻村第一书记苏江贤表示,今年,继续推进文旅融合特色乡村二期项目建设。协助县政府加快蒙坑村麦客精品民宿项目建设落地,根据相关合作协议,以古水镇蒙坑小学、小学段古水河对面竹林地100亩为基础改造“蒙坑村麦客精品民宿项目”,计划今年动工建设。

“精品民宿项目的落地将为蒙坑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蒙坑典型村核心竞争力。”苏江贤说,蒙坑村在工作队推动下,借助典型村政策东风,谋划村集体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中,在发展麻竹笋产业上,除了在村内种植35亩麻竹笋,还采取“飞地模式”,在大潘村与大潘村委会共同打造150亩麻竹笋种植基地。

2023年,蒙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9万元。此外,蒙坑村计划使用2024年中央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实施竹产业项目,项目拟投资346万元,在蒙坑村打造竹笋储存厂房、冷库、烘干房等农业设施,同时投资竹子文旅第三产业,促进竹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牵线搭桥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随着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在古水镇徐徐展开,厚植绿色发展的生态优势。“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陈金虎说,工作队充分发挥组团帮扶优势,在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等方面持续用力,促进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不断增强帮扶地区及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佛山市顺德区作为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23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连续12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位列2023年全国工业百强区第3名。根据大良街道、古水镇两地党政联席会议,按照“古水所需、大良所能”的工作原则,工作队紧紧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深化两地合作,促进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工作队队长陈金虎(左)展示竹子加工产品。

经过工作队不懈努力,成功引入佛山企业华元鑫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在古水镇租地10亩,建设广东华元鑫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用于生产智能家居产品,投资共2000万元左右,于2023年11月正式投产。除了传统的家居制造产线,还引入了两条智能家居产线,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税收100万元左右。

“项目投产后,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批就业岗位。”该项目负责人周金荣表示,大部分员工是附近村民,每个月支付员工工资近35万元、月租金1.2万元等,钱实实在在给到了老百姓手里,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马棚里跑不出千里马。”陈金虎认为,对于工作队来说,更重要的是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思路和理念留下来,坚持党建引领,通过队伍建设、组团帮扶、培训交流“组合拳”,不断增强镇村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培养更多复合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