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工作队:深耕“渔文旅” 拓宽共富路

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工作队:深耕“渔文旅” 拓宽共富路
2024年06月26日 01:01 新快报

新快报讯 走进肇庆四会市大沙镇仁马村,千亩“美丽渔场”蔚为壮观,迈向现代化大产业;安平村围绕乡村文旅做文章,村集体年收入进入“百万元村”行列;隆马村以绣花功夫推动“美丽家园”转化为“美丽经济”……三个村庄,或向新而行,或以文塑旅,或向美而兴,却不约而同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进驻以来,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深耕大沙镇这片沃土,在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用奋斗书写帮镇扶村的精彩答卷,为大沙镇打造“百千万工程”典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队联合四会供销社建成“大沙渔”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展示馆,打响了“大沙渔”区域公用品牌。

聚焦“三产融合” 千亩“美丽渔场”带动村兴民富

日前,在肇庆市乡村振兴局、佛山市驻肇庆市帮扶指挥部联合发布的肇庆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典型案例中,大沙镇“做大做强‘渔’文章,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榜上有名。

“农村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大沙镇党委副书记、工作队队长吕洁告诉新快报记者,由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禅城区委区府办、禅城区民政局、佛山高新公司、佛山农商银行组成的工作队进驻大沙镇以来,坚持“一线工作法”,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硬道理’。”

大沙镇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交汇处,拥有5.9万亩鱼塘,发展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从引入企业打造600亩连片“美丽渔场”,实现农业产业项目零的突破,到引入深加工预制菜项目,填补水产品深加工项目空白……“预制菜项目落户陈冲村,为村集体每年增加厂房租金收入10万元。”工作队队员、驻陈冲村第一书记盖晓青说。

工作队联合大沙镇探索整合鱼塘资源的新举措,通过“国资清退统租、政府主导整治、龙头企业承租开发”模式,在仁马村集约了1200亩连片鱼塘,由龙头企业建设集生态养殖、科普教学、检验检疫、数字展示、休闲农旅于一体的千亩“美丽渔场”。

直接带动合作社及周边养殖户1000多户,间接带动养殖户300多户,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每亩鱼塘租金提升约1000元,带动仁马连片村小组每年增收100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通过“联村共赢、联企共建、联农共享”,千亩“美丽渔场”项目带动村集体收入大幅提高,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去年,大沙镇1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

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工作队协助大沙镇成功打造了“大沙渔”品牌。一方面,联合顺德甘竹等省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推出“江湖鱼块”、“江湖鱼仔”、“鱼丸”、鲮鱼罐头4款“大沙渔”手信产品。另一方面,联合四会供销社建成“大沙渔”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展示馆,首期手信产品20万份仅1个星期就售罄,打响了“大沙渔”区域公用品牌。

大沙镇引入企业打造连片“美丽渔场”,实现农业产业项目零的突破。

激活“美丽经济” 留住乡愁记忆发展乡村文旅

“旧锦一村、旧锦二村与新锦村、旧锦三村合称村心村,位于大沙镇西北部,始建于清朝年间……”途经大沙镇旧锦一村、旧锦二村,从路边的村牌可以了解到,“烧炮”是村心村的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宴请亲友,热闹非凡。原来,工作队动员一批书法名家为大沙镇100多个自然村题名,刻在村牌上,并简要介绍各村历史、人文等,令人眼前一亮。

位于大沙镇安平村的宝胜古寺,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引入乡贤企业参与开发运营,通过村企合作,大力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文旅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队队员、驻安平村第一书记骆组群说,随着乡村环境变好、基础设施提升,来玩的人多了,村集体收入随之增加,“去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到120余万元,进入‘百万元村’行列。”

今年3月12日,工作队组团单位联合大沙镇政府开展“佛肇同行、绿美大沙”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发动佛肇两地社会各界捐赠树苗,在安平村委会附近的闲置土地上种了一批紫花风铃木,栽下的“帮扶林”形成了一道新风景。

元心村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

好读亭、蔬乐园、耕梦园、有竹园……走进大沙镇隆马村委会元心村,房前屋后的“四小园”,被绿树掩映、花草点缀,一幅留住乡愁、唤醒记忆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去年,大沙镇、隆马村同时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元心村在大沙镇政府和工作队推动下,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吕洁表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元心村建设,目前共完成52栋农房改造提升,打造出10个绿美小园。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坚持以“美学思维”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

工作队引入乡贤企业参与宝胜古寺开发运营,通过村企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实施“光亮工程” 2300余盏路灯点亮美好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遍布大沙镇乡村的一盏盏路灯亮起,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也点燃了乡村的夜生活。

去年,工作队争取到了四会市乡村振兴局和四会市老促会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后方组团单位发动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捐款,筹集爱心资金21万元,合力推进“关爱老区乡村振兴光亮工程”,为大沙镇江民村、陈冲村等6个行政村安装210盏太阳能路灯,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进驻大沙镇以来,工作队始终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抓好落实,发动组团单位及佛肇两地资源筹资共约230万元,新装太阳能路灯2300余盏,助力大沙镇自然村路灯全覆盖,惠及近6万群众。

与此同时,工作队在教育帮扶中持续用力,通过协调后方单位及社会力量,累计筹集资金上百万元,有力推进大沙镇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教学水平。

在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教室角落被改造成小书吧,137平方米的“知行书屋”里分门别类摆放了数万册图书……由工作队牵线搭桥,南方电网捐资35万元支持建成的“知行书屋”,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无独有偶,在大沙镇南江学校,也建成了一间“知行书屋”。就在去年,组团单位联合发动爱心企业筹集资金,为黄涛中心小学建成“书法小广场”,用于展示师生创作的书法精品,擦亮这所书法特色学校的名片。

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工作队合影。

“把民生实事办成幸福工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吕洁掷地有声,工作队将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以实干实绩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助力大沙镇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