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山里山外常来往 教育帮扶助振兴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山里山外常来往 教育帮扶助振兴
2024年06月28日 00:49 新快报

“一拍打到后场,好球!”敞亮的室内运动场,一群孩子紧盯羽毛球起落的轨迹,大声喝彩。在他们身侧的乒乓球台上,两位男生的对垒也是有来有回,“发下旋球!他吃下旋。”围观的“小军师”场外支招,比自己上场还要卖力。“有了新场馆,孩子们更加热爱运动。”驻清远市连南县涡水镇工作队队长方莉告诉新快报记者,2022年,工作队获得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捐赠资金110万元,不仅助力涡水镇中心学校更换希沃触控一体教学机、打印机、速印机等办公设备,修建室内羽毛球馆,还着力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特色品牌,“软硬兼施”提升涡水镇教育教学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善款还关系着一场广东帮扶盛事。事实上,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发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积极参与、动员宗教界支持广东“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十年累计通过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捐赠超8000万元,落地的帮扶项目绽放出乡村振兴灿烂之花,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的帮扶项目便是其中帮扶典例。

“石榴花开”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广州、连南两地“回汉瑶”学生家庭交往交流交融。

摸清家底化解难题

“工作队来学校‘摸底’,我们的困难,他们一一记录。”与工作初次见面的情景,涡水镇中心学校校长沈志荣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学校急缺包括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一系列基础教育设备,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辛苦,“办公电脑经常无故关机,投影机也模模糊糊看不清,教学效率很低。”

方莉实地走访,心情沉重。“教育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根本保证。”她说,涡水镇地处连南中部,是连南排瑶的发源地和最早聚居地,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但山高土薄,经济欠发达,教育工作相对落后,存在教师年龄老化、教学质量偏低、硬件建设落后、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自进驻以来,学校教育即为工作队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工作队多次到各个教学点与相关学校管理干部、教职员工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帮扶需求,很快便形成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主体的“三个帮扶目标”。

工作队的帮扶模式以改善学校“硬件”为着力点,兼顾打通教学“软件”。工作队积极充当牵线搭桥的“媒人”作用,密切联系组团单位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经努力筹措,广东省民族宗教委通过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捐赠的110万元,迅速解决学校“燃眉之急”。

“原以为工作队只对投影仪进行升级,没想到直接安装了触控一体教学机,这可是一线大城市学生用的最先进设施,学校全体师生都喜出望外,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沈志荣说,因为有了全新的教学设备,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越发高涨。

涡水镇中心学校师生到广州市回民小学开展“中华一家亲 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活动。

城乡牵手童心筑梦

面对山区普遍存在的教师能力提升困难大、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工作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校结对共建”计划。作为“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品牌下的亮点,“学校结对共建计划”摸准城乡学校在现时的痛点、需求点,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将瑶区教育与粤港澳地区的教育串联起来,形成教学共同体,使城里教学资源也能在偏远山区得到展现,极大提升了涡水镇中心学校的师资教学能力。

除了学校共建之外,工作队还通过开展“石榴花开”活动计划,搭建珠三角与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促使广州和连南学生家庭结对共建,让民族地区的孩子走进广州、让广州的孩子了解民族地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通过共同认知中华民族、浸润中华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感受祖国发展,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情感。

在广东省民族宗教委、越秀区民宗局的支持下,驻涡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线搭桥,广州市回民小学与涡水镇中心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创新推进大湾区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铸牢城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看到城乡的孩子毫无隔阂,很快手牵手肩搭肩玩在一起,我非常感动。”方莉说,“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不仅是家庭之间的共建,也是广州市回民小学和涡水镇中心学校在师资资源、教学理念上的共建交融,而在学生个人教育成长板块,工作队亦谋划了“瑶英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支持鼓励表现优异的教师、学生,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激励涡水镇广大学生自立自强、奋发学习。

善行不止于此。今年6月25日,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接续发力,在广州举行了广东省宗教界参与2024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座谈会暨捐款仪式,活动现场全省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场所、宗教界代表人士和热心人士踊跃捐款总计1233.95万元,助力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广州光孝寺为支援梅州市抗洪救灾捐款200万元,合计总额达1433.95万元,捐款金额创历史新高。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向参与者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感谢他们的爱心善行,并倡议社会爱心力量携手参与2024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助力更多帮扶项目开花结果。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