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花数万元买卡牌,赌博隐忧加剧家长焦虑

孩子花数万元买卡牌,赌博隐忧加剧家长焦虑
2024年06月28日 08:06 新快报

儿童花重金抽卡,成人下重本炒卡

卡牌风靡 孩子为小马宝莉一掷千金 缺乏监管 赌博隐忧加剧了家长焦虑

小马宝莉又火了,这次在孩子们之间流行的不是它的剧情和造型,而是卡牌。广州的徐女士近期注意到,她家孩子和同学间兴起了一股收集小马宝莉卡牌的热潮,为了得到心仪的特色卡牌,孩子们不惜花重金购买,部分高级别稀有卡在孩子中甚至成为“社交货币”。有家长将之视为财商教育的机会,但更多家长担忧其中可能存在的赌博性质和不当消费风险。目前,卡牌行业尚缺乏监管,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

■孩子收集的小马宝莉卡牌。

有学生花数万元买卡

“我发现她玩小马宝莉卡牌的时候,她已经集了一大本,追问下才知道,这些卡牌是用压岁钱买的,已经花了近2000元。”通过与孩子深入交流,徐女士了解到,这种卡牌孩子们不仅自己买,在同学之间还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可以用来以物换物,甚至涉及现金交易。

据介绍,徐女士平时鼓励孩子将零花钱用于个人兴趣,并不是特别干涉其用途。但平时文静乖巧的孩子,短短半个月就背着家长偷偷花光上千元压岁钱去购买卡牌,让她警惕到,平时对孩子消费观念的教育还远远不够。更令徐女士担忧的是,孩子本身对小马宝莉的动画片和卡通形象并不太感兴趣,只是热衷于“抽卡”“交易”等行为,为了“抽”中特定的卡牌,孩子不停花钱买卡包,最终一步步升级到向同学直接购买,而这种现象在周边同学群体中极为普遍。

徐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反映自己小孩痴迷于小马宝莉卡牌。有家长留言称,孩子为了买小马宝莉卡牌偷了家里几千元,气得家长“直接动了手”。还有家长表示,假期将手机交给13岁的女儿玩,结果女儿在直播间偷偷刷家长的信用卡买小马宝莉卡牌,5天花了5万多元。

据了解,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上的卡包“代拆”服务迅速崛起,消费者下单购买卡包,主播直播进行“代拆”。相较于自行拆卡,直播间内的“代拆”伴随着主播的解说、背景音乐气氛以及围观观众的实时互动,让人参与感更强。一旦抽出稀有卡牌,沸腾的现场气氛,很能激起其他消费者羡慕之情和购买欲望。据了解,目前各式“代拆”直播间内还升级出了拆包的其他玩法,如“数小马”“友谊拼车”等游戏,进一步加强了互动性,也因此有了诱导消费之嫌。

对于买卡牌这个举动,社交平台上家长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买卡牌与大人投资股市类似,如果孩子能从中学到回报率和市场波动的概念,不失为一种“财商教育”的方式。但大多数家长认为,这种卡牌产品暗含赌博性质,担心孩子会因此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是玩具还是投资品

小小的一张卡牌是如何引发各方争议的呢?小马宝莉是由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创作的电视动画,小马宝莉卡牌作为IP衍生产品,市面上有美版、日版以及国内企业卡游获得IP授权后生产的卡游版等多个版本。

卡游的卡牌融合了热门IP、艺术插画、收藏价值、收集交换、等级区分和盲盒等元素,深受儿童喜爱,但其粉丝群体远不仅限于儿童,成年粉丝也占有一席之地。从闲鱼等平台上的个人资料来看,这些卡牌的二手交易方主要为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群体,比如高中生、成年粉丝及专业卡牌交易商。

尽管卡游将其产品定位为集换式卡牌,但与“游戏王”“万智牌”等经典集换式卡牌游戏相比,卡游的卡牌产品游戏性较弱,更偏向于“球星卡”之类的收藏卡牌。从经济角度来看,在卡牌收藏市场中,对收藏者而言,卡牌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交玩具,它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市场经济体系,涉及稀缺性、需求、供给以及价格波动等多个经济概念。

以卡游“小马宝莉”系列卡包中的“辉月包”为例,一包售价约为10元,每包包含6张卡牌,内部卡牌具有随机性和等级制度(如R、SR、SSR、SGR、SC等),抽出的卡牌等级越高,其市场价值也就越高,能不能获得心仪的卡牌完全取决于运气。截至6月26日,闲鱼平台数据显示,近7日内小马宝莉卡牌的平均成交价约为72元,交易主要集中在中高阶卡牌,单张成交价根据稀有度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之间波动。

随着一些卡包品种的停产,绝版卡的价格也会上涨。绝版卡包中,等级较高的卡牌在经过收藏品评级机构评级后,价格可突破千元,如辉月二弹碧琪单人SC评级卡,根据评级分值的不同价格略有差异,目前二手市场多在三四千元的区间内。有人调侃称,“小马宝莉养活了一众评级机构。”此外,官方线下活动还会推出专门的“线下展会卡”。以“海盗碧琪PR”为例,这张卡作为卡游线下展会卡,目前在二手市场的价值已超过3万元。

对于低龄儿童而言,他们的交易几乎不涉及专业的卡牌收集市场,孩子们的交易圈大多控制在学校范围内,例如同学、学校门口小卖部老板等。由于儿童对金钱的价值理解尚不成熟,更难理解卡牌价值的评估标准及市场行情,导致他们在交易中容易吃亏。徐女士向新快报记者透露:“我孩子曾花300元从同学手里买了一张‘小马宝莉黑背卡’,但学校附近的商店老板‘鉴定’后表示这张卡只值50元,只用50元就从孩子手中‘收购’过去了。”

卡牌交易售后维权难

卡牌交易的售后,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维权难。

由于卡牌品控并非完美,有消费者会买到瑕疵卡,造成商品贬值。小红书上一名消费者发帖表示,自己买的卡有划痕,但客服却说是“印刷线”,并拒绝售后。

儿童交易方面的相关售后纠纷更是层出不穷,不少家长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投诉称,自家孩子未经监护人同意买卡,商家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退款。对家长来说,孩子在网络游戏中的意外充值通常有相应的退款机制,购买盲盒也有相应的监管政策,但在面对卡牌相关问题时,维权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对此,已有专家呼吁加大监管力度。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研究院副教授孙瑜晨表示,拆卡直播间有很大的嫌疑构成“盲盒经济”,“监管更重要的是系统性的约束,从政府的治理,到学校、家长的监督,再到自我保护,数字素养的提升要全方位进行。”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发展部副主任吴振华指出:“营业机构本身要进行一些自律性的处理,相关平台要有监管责任,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该处罚的处罚,要有针对性地处理。”

消费者还需注意的是,现在小马宝莉卡牌在二手市场正炒得火热,然而从历史发展来看,卡牌收藏领域中价格崩盘的事也并不少见。公开资料显示,宝可梦卡牌就经历过价格暴跌,曾经一张交易价格达5000万日元的喷火龙卡如今已跌成半价。

日前,上海警方公布了一起与球星卡价格崩盘有关的诈骗案。通过交易球星卡,沈昊(化名)在一年内累积几千万元身家,但2023年行业泡沫破碎,其收藏的卡片价格大跌,本人因此负债。为了翻身,沈昊捏造进货、投资等借口向合作的投资者募资,诈骗上千万元,目前已被警方刑拘。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