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甫深藏不露 既有名人故居,又有医院旧址

十六甫深藏不露 既有名人故居,又有医院旧址
2024年07月04日 08:22 新快报

广州有很多“深藏不露”的老街巷,不走进去,不知道原来内里大有乾坤。

比方说,全国最早开行的商业步行街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大家都觉得很熟悉,但实际上很多冷知识隐藏其中,例如上下九路其实是第九甫,是西关十八个甫之一,因长度比较长而被分成了上九甫和下九甫;第十甫路事实上也被分成两段,东段与下九路相邻,属步行街范畴,西段过宝华路口与恩宁路相交,机动车可以通行,常被人忽略掉这也是第十甫……

而第十甫路与宝华路差不多相交的路口处,路北一条小巷赫然写着“十六甫大街”几个字,穿过“童装特卖”“纯棉袜业”的摊档,顺着巷子走进去,脚下的石板路高低不平,似乎在呜呜咽咽地低语细诉;一只狗蹲坐在路中间,安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巷子并不幽深,凌乱的电线与巷陌彰显出的生活气息让人明显感觉到属于广州老城街巷的腔调。

就是这样一条表面看来平平无奇的巷道,深入其中才发现,这里既有名人故居,又有医院旧址,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重现。

■趟栊门等西关元素让广州老城街巷充满腔调。

01

改变低质生产模式

妇孺医院旧址见证现代接生普及

顺着十六甫大街向内,不多远就站在了十六甫大街70号前面,一栋挂着“广州市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标识牌的建筑映入眼帘:谢爱琼妇孺医院旧址。

文保标识牌上是这样写的:“谢爱琼妇孺医院旧址建于清末,坐北朝南,楼高三层,面阔12米,进深19.8米,占地面积237.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砌筑,巴洛克建筑风格。正中开门,内设楼梯。四面墙都开窗,每层墙面均有3个大圆拱,圆拱内开窗。墙上有凸出的圆拱,上端有粗大弧线和锁石装饰。1907年,广州著名的妇产科专家谢爱琼深感民间旧式接生方式的落后,辞去博济医院医席,在此创办妇孺医院(留产院),并设产科讲习所(后改为产科医学校),培养掌握现代接生技术的人才。后在今惠福西路扩建新院,作为正院,此处改为分院。该医院初时有医师4人,病床近90张,帮助贫困的劳苦大众接生,膳药诸费全免。”

谢爱琼是谁?清末民初广州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毕业于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1866年创设的广州博济医院(前身为美国医生伯驾1835年创办的眼科医局,现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毕业后留院担任助理医生。博济医院也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妇科的医院,1892年由时任院长关约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剖腹产手术。

大家都知道,女性生育所面临的风险从来都居高存在,100年前采用传统剪刀、开水、接生婆的接生方式,妇婴死亡的风险也因此被推高。看多了这种低质生产模式带来的弊病,谢爱琼把自己在博济医院的职务辞掉,在十六甫大街上创办了这所妇孺医院,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普及现代接生方式和培养接生人才。

1912年,她又在今天的惠福西路上建起了三层楼高的新院,月均接生人次250余。1956年,广州市将另外一所医院合并过来,成立了市产院;1963年将住院部和办公楼迁到原丰宁路204号,也就是现在的人民中路并更名为广州市妇幼保健院;1968年再与儿童医院合并成为广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也就是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前身。

尽管今时今日的十六甫大街70号,建筑风格还在,建筑外观却已被电线、电表等“缠绕”,本体物是人非,那阴暗的通道、凌乱的空间以及扑面而来的沧桑,令人慨叹岁月峥嵘而生“春残回首倍依依”之感。

■本体物是人非,却见证了岁月峥嵘。

02

“鬼才”黄霑与“赌王”傅老榕

这对左邻右舍的故事随风远去

南北走向的十六甫大街,长度不过200米,但东西两侧又延伸出几条并不是十分工整对应的小巷,分别从一到四排序,如十六甫西一巷、十六甫东一巷等依次类推。

这些小巷的长度50米上下,漫步其中,不时便见到挂了“广州市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标识牌的历史建筑,被朗朗童声吸引着,脚步也随之停在了十六甫东四巷14号的围墙外。

围墙上是五颜六色的涂鸦,主题很西关:骑楼、艇仔粥、云吞面、鸡公榄,除了这些,“广州市规范化幼儿园”和“广州市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十六甫东四巷14号民居”的牌匾几乎同样瞩目。

在黑底金色字样的“广州市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标识牌上方,还有一块灰白底的牌匾,是广州市文化局1994年11月所立“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内部控制待公布)旧民居建筑”的标识。看着这块三十年前的牌匾,一时间恍惚起来,时光匆匆如流水的弹指挥间,“历史中又添历史”的感慨油然而生。

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荔湾老街》一书中,对14号民居的描述是通过两名居住在十六甫近三十年的老伯之口表达的:“就紧挨着傅家老宅的那栋,现在用作幼儿园了。”这栋被“用作幼儿园”的建筑,正是有“鬼才”之称的香港词曲作家黄霑小时候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老伯口中的“傅家老宅”,是14号的隔壁16号,被称为“奇花别墅”的“澳门赌王”傅老榕的旧居。

■黄霑故居现为新天地幼儿园。

黄霑是何许人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词曲作家、主持人,人称“鬼才”“急才”,香港流行音乐界的传奇和代表人物,一生创作的作品超过2000首,那句“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经典广告语亦出自他手。这个人文采飞扬、个性洒脱且侠肝义胆、豪情万丈,“俗、野、狂、真”四个字几可概括黄霑一生的为人处世。大家耳熟能详的“沧海一声笑”,据说黄霑只用了20分钟就创作完成,直到今天听来依然百转千回、回味无穷。

1941年3月16日,黄霑在广州市荔湾区十六甫东四巷14号出生,彼时他被叫作“黄湛森”。父亲黄新白手起家,从轮渡上的小工做起一直干到工头,在广州置办了房产,也就是十六甫东四巷14号。

黄霑排行老六,从父亲身上学得做人做事的态度;据说黄新与傅老榕的关系很好,故此两家房子都建在了一处。傅老榕,又名傅德用,南海西樵山碧云村人,1894年出生,19岁到香港,从打杂做起,20世纪30年代去到澳门,闯入博彩业并取得“专营权”,一直经营博彩业二十多年,人称“澳门赌王”,是何鸿燊的师傅,与高可宁家族、何东家族和罗文锦家族合称“澳门四大家族”。傅老榕自小就很好赌,到香港后时常流连赌摊碰运气,人们都叫他“老用”,他干脆直接用了粤语“用”字的谐音称自己为“老榕”,“傅老榕”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黄霑一家1949年迁往香港,房子便委托给房管局代管,租给广州市化工公司充作附属幼儿园之用,即现今广州市荔湾区新天地幼儿园的前身。

相比于幼儿园所散发出来的生生不息,隔壁16号却已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铁锈色的脚手架将整个建筑围蔽起来,原本气势非凡、雕梁画栋的富丽堂皇之感荡然无存。正门处一张被风吹日晒雨淋过的通告显示:16号全栋搭设了“临时加固排危脚手架”,而在“广州市荔湾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旁“危险房屋”的黄黑提示字样,更令人唏嘘:原来那“楼梯扶手都是用上等坤甸做成的”傅家老宅如今已不复存在,据说“修旧如旧”的修葺费高达千万元之多,现任业主方无力负担,只能听之任之。

■傅老榕故居。

巷中人家养的喵星人,脖颈上戴着数颗铃铛,淡定地趴在家门口,观望着巷子,偶有雀鸟从头上飞过,风声交织着读书声,声声入耳,巷子口几档卖猪脚姜、牛杂的摊档,也渐渐聚集起了人气。

■巷中人家养的喵星人

■文/图:新快报记者 陈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