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的浪潮中,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也让不法分子嗅到了机会,他们瞄准了庞大的银发群体,精心设计的“养老诈骗”接连涌现。
2024年8月的一个清晨,民生银行广州越秀支行接待了一位情绪激动的退保客户。这位客户年逾古稀,五年前在我行购买了一份五年期的商业养老保险,如今带着期满的保险合同,前来办理退保手续。但在退保过程中,因到期收益与预期不符,他与客户经理陷入了长达五个小时的激烈争论,期间甚至两次请求民警介入调解。
在客户经理、厅堂主管和民警的耐心解释下,真相水落石出。原来,老人在保险到期前,收到了关于“当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倒闭”、“养老保险收益大幅缩水”、“尽快联系某保险公司领取保险补偿,否则过期失效”等看似官方却充满诱惑的短信。这些信息误导了他,让他误以为保险收益未达预期是因为社保局倒闭,应该获得额外的保险补偿。经过一番详尽的解释和多个类似诈骗案例的展示,老人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所退的保险与收到的短信并无关联,而那条短信极有可能是一条诈骗信息。
最终,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顺利取回了退保金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同时对客户经理表示了深深的感激,庆幸自己没有主动联系短信中的“神秘”电话。
风险提示:
一、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多关注防诈骗新闻与宣传,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保持怀疑。平时多了解反诈骗信息,培养反诈意识,面对未知的利益诱惑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成为养老诈骗的受害者。
二、家人应多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留意他们的异常行为。金钱的损失和被骗的挫败感,可能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二次伤害。在普及养老诈骗知识的同时,也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精神关怀。
三、金融机构应强化养老产品的反诈宣传,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养老产品面临的威胁不仅限于市场波动,还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在合法合规宣传养老产品的同时,应加强对养老诈骗的警示,帮助老年人增强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守护他们的财产安全。
这是一场关于智慧与警觉的较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