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老师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

新入职老师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
2024年10月06日 07:47 新快报

心理专家启发———在灯火阑珊处寻回真实的自己

顺利地读大学、保研、成为老师,这一成长路径或许是不少学子心中的理想。然而,在本期来信者眼中,她诉说自己一时还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甚至在人生的道路上“绕圈子”。

面对来信者的迷茫,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负责人袁杰分享了求学与工作的亲身经历,启发来信者走出完美主义的困境。当一边否定自己一边寻找意义时,不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足迹,在灯火阑珊处你能找到当下真实的自己。

来信

袁老师,您好!

很高兴可以与您写信,分享我的烦恼,以求得到您的点化。

我想与您聊一聊生命意义的事,又或是人生目标。这两者于我而言,至今仍未区分出差异。我人生的前25年,一直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我稀里糊涂地读大学,稀里糊涂地保研,稀里糊涂地找到了工作。回顾曾经,我从未对我的人生有过任何规划,虽有波折,大体上却走着别人眼中还算不错的路,真是可笑。记得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中,我如此写道:“我依稀记得本科时稀里糊涂地来到了祖国东北角学习心理学,继而‘顺理成章’般地继续攻读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我的人生前半段时光大多随波逐流,顺其自然,行走至今,属实好运。”

也许从小生活在四川边远县城的缘故,也许本科所在地仍欠发达的缘故,曾经,我十分快乐地度过着每一天。我从未想过未来会怎样,我也不担心未来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更不去思考未来要从事怎样的工作,似乎,我只活在那一天,做好应做的任务后开始涉猎各种感兴趣的东西。那时,我不感兴趣自己是谁,我很少焦虑,更没有自我同一性的课题,平静的生活让我拥有着最简单的快乐。

现在却不一样了。用现在的眼光评价当时的自己,只觉单纯可笑、目光短浅,一味活在“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的虚幻泡影中,竟自得其乐,有意或无意地逃避着本该面对的生活。我看到那些早早就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他们很快就走上了自己想走的路。我却总是在绕圈子,不知前路在何方。若能理出一条路,是不是效率就会增加许多?翻看日记,今年春节时我这样写道:“近日越发感觉到了目标的重要性,没有目标,一味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就会迷茫,就会落入虚无的陷阱”。我焦虑我是谁,我担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不清楚当下做一切事情的意义,做得好,会怎样呢?做得不好,又会怎样呢?于我内心而言,好与不好,到底有怎样的差异?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的口中总是说着“没意义”“无聊”的字眼。朋友有时会告诉我:“正是因为你在寻找意义,反而寻不到,生活本身就是意义啊”。太冠冕堂皇的话了!大家都说要活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中,大家都说生活就是意义。我不理解!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如果我还继续哄骗自己放低结果的重要性,“顺其自然”“活在当下”,就如把头埋在土里的鸵鸟,自欺欺人而已。于是,我经常冥思苦想,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说,寻找意义有三个途径,分别是:爱、工作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确实在努力爱自己、爱他人,可好像没有感受到我要的意义。我努力去工作,可工作本身就让我疑惑,我为何要做这一份工作呢?我还是找不到意义。另外,我一直认为我是有勇气的人。那么,我的意义在哪里?

我时常又想,如果找到了人生目标,是不是做每一件事都有了意义?因为我知道我的路大概会通向哪里,脚下的每一步就都成了意义。因此,我苦苦追寻那个目标,那个人生的方向。可是,我找不到。

昨天领导给我们描述心理老师能达到的高度,说那样教学生涯就圆满了。我听后无感,如果那样就是我的未来,我不想做下去。身边的同事会说只想活在当下。看到行业内的优秀者,我想就算我很幸运地和他们一样,可那又怎样呢?

已经陷入这样的情绪快两年了。自己好像也没办法去解决。十分感谢袁老师!

无名

回信

亲爱的无名:

你好!

你被人生意义的问题困扰了快两年,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与苦闷。同时,思考人生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人都跟我说,袁老师你做的事很有意义。那我与你分享一些我的成长故事吧。

我本科专业不是心理学,而是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后者也不是我最初选的专业,我最初选的是土木工程,虽然我并不清楚土木工程是干什么的。高考前我的农民父亲基本没参与过我的学习,高考后他让我不要选土木工程,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专业是干什么的。他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也许是不想再见到“土”字吧。我当时很生气,第二次选择了一个他无法否定的时髦专业,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他对三个儿子的期望不高,不做农民就行;讽刺的是,我选的中国农业大学还是带个“农”字。

但我不介意,我的愿望只是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我如愿去北京上大学后,向外开始了对北京的文化探索,向内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同时也发现我喜欢心理学。每周去上“大学生心理学”选修课前,我的心情就像《小王子》中小王子期待见到狐狸一样雀跃。于是,我坚定地选择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但考北大没考上,最终一番辗转后我调剂到汕头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多年后有朋友问我,从北京的985高校到地方的双非学校不是走下坡路吗?我说从非心理学转到心理学,我的内心在走上坡路。我在汕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一边学习高等教育一边做心理学研究,一年后在我的争取下导师推荐我去北师大访问学习。

在北师大,今年九十岁高龄的彭聃龄老师当年希望我做他的关门弟子,但因为不再有博士生名额,最终未能实现。我在访问学习的两年里完成了关于“汉字饱和”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大陆的首项研究;同时在网络上翻译了两百多篇文章,翻译出版了一本书。之后,我去了清华攻读博士学位。我主动延期了一年毕业,当然这也是博士生的常态。毕业后,我联系第一份博士后工作并不顺利,再次努力后去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博士后出站后,来华南师大求职是我坎坷的心理学之路上少有的顺利体验,但此刻我的工作岗位再次回到坎坷未决之中。

也正是在这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持续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国庆假期我依然在心晴热线值班。不少人说,从我眼中看到了我对心理学的热爱。

这是我充满真实细节的自我成长故事。你写的人生故事是,“我人生的前25年,一直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我稀里糊涂地读大学,稀里糊涂地保研,稀里糊涂地找到了工作。”两相对比,你的人生叙事既潦草又充满了自我贬低。除了“浑浑噩噩”和“稀里糊涂”,你还用“可笑”形容自己,将自己的成就只归因为“好运”。同时你又说,“看到行业内的优秀者,我想就算我很幸运地和他们一样,可那又怎样呢?没意思。”此刻,你既自负又完美主义。其实,完美主义就包含了对当下真实自己的否定。

仔细回看,你的人生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但站在完美主义的云端,你真实又充实的人生故事就显得“没意义”和“无聊”了。你仿佛在“骑马找马”,骑着小马找天上的飞马。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人生第三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不妨回回头,在灯火阑珊处一直有人等着你,那人正是你自己。当你与当下真实的自己久别重逢的时候,你可能会忘记追问人生的意义,因为那时你已经得到了它。

期待过段时间,你再给我写一封信,重新讲一遍你的自我成长故事。

人生缓缓,祝安心绽放!

袁杰老师

2024年10月2日

主办单位:广东新快报社

协办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团队

广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

承办单位:新快报教育研究院

来信参与方式:

1 点击以下链接:

https://act.xkb.com.cn/s/F6IR2NOr

2 邮箱:

xkjy202208@163.com

3 扫码参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