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我们继续干│ ​龚秋平:补短板强产业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新三年,我们继续干│ ​龚秋平:补短板强产业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2024年10月11日 02:13 新快报

龚秋平

广州市荔湾区驻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工作队队员兼驻南龙村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办事处

“立愿再次扎根乡村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选择。”

驻镇帮扶三年届满,龚秋平作出了留任的决定。“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内心始终怀有对泥土、对农民的独有情怀。”他在“请战书”中写道,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受党教育和培养多年,听党指挥和服从组织安排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兵本色,“相信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可以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砖’。”龚秋平告诉新快报记者,过去三年,自己备受后方派出单位及前线队友的关怀、支持,这令他在帮扶道路上始终信心满满、底气十足,所见帮扶成绩,都为再干三年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积累了经验。

扑下身强产业

2021年7月,龚秋平告别妻儿奔赴梅县区白渡镇,加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兼任驻创乐村第一书记。“全新的岗位,面临各种困难,权当挑战来锻炼自己。”出身行伍,龚秋平身上印刻着坚强勇毅,无惧困难、敢打敢冲的军人本色不褪。“来到白渡不‘白度’!”工作队长于建军的话像擂鼓的重锤,时刻提醒他和队员们不负组织所托、群众所望。

初来乍到,他迅速找准“战位”摸清镇村底数,白天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晚上还要强化学习提升“战斗力”。他说,创乐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户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没有地标性优势产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往往“看天吃饭”,一年从头忙到尾,汗珠子滴落无数,钱袋子却依然干瘪。

“队长说创乐村是一块试验田,要在乡村振兴路上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龚秋平告诉新快报记者,通过调研与实践,创乐村整合200亩撂荒地建成布里蔬菜基地项目,采摘峰值期,该基地内每天可出产2000斤蔬菜,每年为46户村民稳定增收合计6.2万元,村集体稳定增收4.3万元,“还能为20多个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家门口务工挣钱,人人都开心!”

产业的“零突破”,给创乐人以极大信心。“龚书记,我们还能做些啥?村里还有地呢!”尝到甜头的乡亲们笑着“问计”,“很快就有新产业了,你们做好加油干的准备。”龚秋平笑答。

龚秋平(右一)与工作队队员们在凤岭村稻虾共养基地察看虾苗长势情况。

沉下心补短板

振兴白渡产业,是工作队一以贯之的帮扶重点。入驻之初,工作队就把凤岭稻虾共养产业作为产业帮扶的引燃点,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益。2022和2023年,以凤岭稻虾共养基地为起点,工作队沿332省道一线向周边扩展,分别在创乐村、悦一村、悦来村实现了产业突破。根据各村资源条件,工作队先后引入企业建设了创乐村广地龙中药材种养基地,悦一村的粤益蔬菜基地,悦来村的稻蛙共养基地,至此,一系列有特色、有效益的产业项目在包括创乐村在内的诸多村落扎下根。

随着产业的壮大,白渡镇原有交通状况的“短板”凸显。“运输短板必须补齐。”龚秋平告诉新快报记者,三年来,工作队累计投入118.6万元用于一系列路桥翻修和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目前均已完工,可使全镇6000多名群众和十余家农业企业受益。

创乐村引进的广地龙药材养殖基地项目,也从最初的100亩扩大到现在的200亩,药材由企业统一收购,药农无须担心销路。“梅县区处处沃土,特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无论在白渡还是南口,我都会牢记初心,与乡亲们一道见证乡村的巨变。”已转战梅县区南口镇工作队并兼任南龙村第一书记的龚秋平语气坚定。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