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市黄坑镇:以“三力”提升治理效能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韶关南雄市黄坑镇:以“三力”提升治理效能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2024年10月30日 23:32 新快报

新快报讯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近年来,韶关南雄市黄坑镇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乡村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搭建帮扶平台、强化沟通联系、打造共建格局,以有形有态的乡村治理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村民在李果分拣冷藏车间务工。

搭建多维帮扶平台增添发展助力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建设水平是做好乡村治理的基础。黄坑镇统筹整合东莞帮扶单位、爱心企业、本土乡贤等资源力量,搭建多维度的帮扶平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建设水平。

近年来,黄坑镇依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优势,充分发挥东莞市洪梅镇、东莞市残联帮扶力量,完善园岭村、塘源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分区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推动建设百亩西蓝花、蜜薯生产基地和李果分拣冷藏车间、恒旺电子加工车间,吸纳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开展爱心资助活动,补齐教育、残疾人事业短板。

同时,黄坑镇以“万企兴万村”“630”等活动为契机,摸清村民急难愁盼的小微项目需求,构建帮扶慈善爱心项目库,引导爱心企业主动认领小额慈善项目。截至目前,已有21家企业与10个村进行结对帮扶,与7家建筑业企业签订7份框架协议8个项目,累计募集帮扶资金300余万元。

为充分挖掘乡贤这一重要的社会力量,黄坑镇通过摸底排查建立140余人的“在外乡贤信息库”,推动专业人才回流,共享投资创业信息,鼓励捐资捐物助力家乡发展。2023年以来,乡贤已推动建设粤斌米业产业园、聚信农场羽肉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等14个项目。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现场。

打破部门区域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黄坑镇以群众需求为第一目标,打破镇村部门层级壁垒,创新乡村治理管理体系,连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黄坑镇探索“跨村联建”模式,以11个村(社区)经济联合社为股东,联合注资成立南雄市金叶振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动各村资源、资产整合利用。公司成立以来,营收额已超千万元,为各村带来33万元集体收入。

此外,整合部门服务政策推动人才驿站建设,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返乡创客提供硬件及政策指导,确保返乡人员沉得下、留得住,目前已有一位返乡乡贤获得市级“土专家”称号。

黄坑村村民进行积分兑换现场。

创新干群联动格局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治理有效”一定要以村民为主体。黄坑镇搭建村民自治协商平台,积极探索“积分制”,大力开展荣誉创建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村民自治协商平台以“一事一议、内容自定”为原则,以村小组为单位成立村民理事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乡村绿化建设、村规民约修订等共商共议活动,在村级重大事务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积分制”是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黄坑镇结合“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完善积分细则,开展党员积分、网格员积分、群众积分三类积分评比和礼品兑换活动,培育村民“主人翁”精神。黄坑镇已在7个村全面开展“积分制”,已有1500余户村民兑换积分礼品超18万余元;已创建美丽庭院25户、韶关市文明家庭1户;推动社前村、许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在全镇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此外,黄坑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文化阵地,组建了12支志愿服务队,联合百姓宣讲团、黄坑骄阳艺术团等团队,今年以来已开展37次群众性文娱活动,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力量。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