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日,广东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由广东画院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从画院到画院——广东画院藏20世纪中国画精品展”在广东画院3、5号厅举办。展出包括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陈师曾、齐白石、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张大千、溥儒、于非闇、王雪涛、潘天寿、李可染、贺天健、关良、刘海粟、傅抱石、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吴作人等多位20世纪中国画大师的共68件(套)共78张作品。这些艺术大师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在融合与碰撞中探索出了中国画的新方向,为20世纪中国画现代转型探索出新的路径,时至今日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与演变。
据了解,本次展览从“画派”到“画院”的角度来观察20世纪新中国画发展与演变,展览将分成“画派”与“画院”两个板块实施。
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与传统的中国美术发生激烈碰撞。一方面,传统画家们坚守着本土绘画的根基,以笔墨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他们在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继续深耕,用传统技法表达着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另一方面,一批勇于创新的艺术家积极吸收西方绘画的理念与技法,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追求“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变革。这一时期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术思潮。在沿海地区,如上海等地,海上画派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特点。画家们积极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展现出开放包容的艺术态度。广东地区的岭南画派则以入世革新为特色,强调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为美术发展注入新活力。而京津地区的京津画派坚守传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传统技法中不断探索创新。这三个画派呈鼎足而立之势,共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创造力的美术大舞台,并有力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板块“地域与思潮——院藏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作品”展出陈师曾、齐白石、于非闇等为代表的京津画派,吴昌硕、王一亭等为代表的海上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美术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以及广东画院等一批画院相继成立,众多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汇聚于此。新中国画院的画家们在继承原有地域画派深厚底蕴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中国画改造运动。他们不再局限于抒发个人情怀的小品画创作,而是将传统的绘画语言巧妙地融入现实的场景之中,以炽热的情感抒发家国情怀,赞颂新事物新成就,用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山大水,展现时代的壮丽画卷,让传统的中国画展现出强大的现实服务功能。在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道路上,画院的画家们不断探索前行,以创新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且深远的贡献,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板块通过广东画院历年收藏的三大画派及四大画院的作品与相关文献资料,展现近代以来中国画从文化观念、笔墨语言、审美心态的转换,以及创作心态转变的发展历程。
本次展览策展人蔡祜表示,“从‘画派’到‘画院’的衍变轨迹,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画创作模式与组织结构的变迁,也反映了20世纪国画大师们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路径、中国绘画的主体地位、如何继承传统,表现时代等话题的思考与实践。从这点而言,本次展览既是对广东画院藏品一次系统地梳理及展示,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画家如何坚定文化立场、赓续传统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走自己的民族绘画之路展现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