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山小三江镇力推黑山羊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清远连山小三江镇力推黑山羊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2024年11月23日 05:12 新快报

新快报讯 农户自己养羊遇疫情险些全军覆没,求助于科研人员,成功救回大批羊群……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是一个被绿水青山环抱的秘境之地,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正展开一场关于智慧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深度探索。特别是省洞村黑山羊项目,在当地政府及广州市花都区派驻小三江镇工作队的鼎力支持下,带动当地黑山羊养殖业迅速成长。智慧羊标准化创新研究基地今年挂牌成立,成为连山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下属四大基地之一,为全镇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生态种养,带动逾百户村民养羊

连山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项目于2022年启动,现已列入广东省黑山羊养殖标准化试点项目。小三江镇推动“三地活化”,整合盘活省洞村闲置用地资源,开展黑山羊标准化生态养殖,并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广东连山山羊科技小院”。目前,广东省黑山羊养殖标准化基地采取半舍饲模式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进行养殖,解决了传统农户放养养殖模式对山林树木生态造成破坏、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防疫难等问题。项目带动周边农户从原来的61户增加到现在102户,增长67.2%,农户年收入达3万余元。该示范场已建成标准化羊圈3座,养殖规模存栏量1000多只,黑山羊产业年产值500余万元。

小三江镇有养殖黑山羊的传统,但因羊种存活率低、缺乏品牌等原因,养殖户收入不高。在驻小三江镇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小三江镇积极发挥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在数字化黑山羊养殖中的作用,为黑山羊品种选育、精准饲养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项目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以“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的联农带农模式,在全镇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局面,提升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

科学养羊,为农户挽回巨大损失

省洞村的韦先旭是这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受益者,他从脱贫攻坚阶段的十几只羊开始,靠着惠民政策、勤劳肯干,在几年内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上百只,一跃成为当地的养羊大户。今年年初,全镇范围内暴发的一次畜牧业疫情险些令其心血付诸东流。面对羊场内岌岌可危的黑山羊,他抱着一丝希望求助于智慧羊标准化创新研究基地,华农科研人员紧急介入,制定出治疗及防治方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成功救回大批羊群,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次疫情促使全镇各养羊户意识到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小三江镇立足本地黑山羊产业发展特点,坚持‘科技兴农’的理念,聚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业,降低风险,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户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小三江镇党委书记蒋武强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如今,漫步于省洞村,整齐划一的养殖基地、忙碌有序的操作人员、茁壮成长的羊群……一切都见证着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化。未来,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这座偏远小镇必将迎来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欧焕君 喻能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