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HIV/艾滋病如今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但HIV耐药问题正成为HIV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近日,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主办、吉利德科学公益支持的“2024青年防艾公益行动”启动,以《接纳》为主题的防艾主题艺术展在北京揭幕,由艺术作品延展的疾病科普海报在广州“珠江之眼”进行地标点亮,进一步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HIV/艾滋病防控的关注和科学认知,呼吁更多人消除偏见和歧视,共同营造一个更友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近期发布的迄今中国最大规模的HIV耐药监测结果显示,2020-2022年我国HIV总原发性耐药流行率上升至7.8%。HIV耐药是指病毒因发生变异而对某种药物敏感性降低,导致某些曾经有效的药物不再能够控制病毒的复制,即病毒抑制效果下降或治疗失败。“HIV耐药往往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华教授表示,“耐药屏障不足、CD4水平低、治疗依从性不佳和延迟启动ART等因素,都会增加耐药发生风险,其中,感染者服药的依从性不好是耐药产生的重要原因。”她特别提醒,HIV感染者不规律用药或擅自减量非常危险,容易导致出现耐药的病毒。在临床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感染者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出现了耐药及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最后甚至需要住院。
耐药问题进一步加剧了HIV感染者和社会的负担。“耐药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对HIV感染者的身体和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李凌华指出,耐药发生后,HIV感染者能够选择的药物比之前更少,要找到合适的药物会花费更多精力,也导致其经济负担更重。而HIV耐药还可能导致耐药病毒株的进一步传播,影响更广泛的公共健康。因此,HIV感染者更加需要强效安全、具有高耐药屏障的药物来应对潜在的耐药风险。
如今,长期治疗无耐药成为当前HIV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HIV感染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抑制病毒复制,以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随着HIV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不断提升,HIV感染者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治疗方面会有多样化的需求,期待在长期治疗中拥有耐药屏障较高的治疗方案,降低耐药风险。《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也提出,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将HIV感染者的HIV耐药特点(尤其是当地人群中的 HIV 耐药状况)和药物耐药屏障纳入考量。
“我们强调加强病毒载量监测并及时进行耐药检测。如果HIV感染者能够按时服药,尽量避免漏药、减药或停药,一般来说不会出现耐药情况。”李凌华表示,即使出现耐药,感染者也不用惶恐,可以及时就医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监测和治疗。医生会根据耐药报告及时更换治疗药物,也会保证感染者的依从性好以及加强相应的监测,一般经过更改治疗方案都可以遏制耐药。
HIV耐药性并非不可克服。李凌华表示:“如今的治疗药物已经有很大的改进,我们尽可能让感染者使用更加安全强效、耐药屏障更高的创新药物。现在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复方单片制剂药物在临床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已经成为主要推荐药物,如B/F/TAF等一类基于第二代整合酶抑制剂的复方单片药物,具有药效快、毒副作用小、耐药屏障较高、服用便捷性高等特点,研究数据也显示,5年治疗间无感染者出现针对该药物的耐药;同时一天仅需一片的特点也减轻了感染者的服药压力,有助于感染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据了解,现在多种治疗HIV的创新药物已被纳入医保,大幅降低了感染者长期治疗经济负担和用药压力,让更多感染者能够有更好的治疗选择。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