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观展参展无障碍 博物馆是怎么做到的?

特殊人群观展参展无障碍 博物馆是怎么做到的?
2024年12月03日 00:00 新快报
■视障观众结合讲解员细致入微的口述影像解说,感受潮州木雕艺术的独特韵味。

口述影像解说、手语专场导赏、肢残观众专场导赏……专职讲解员联手志愿者优化无障碍服务

【编者按】

联合国大会在1992年起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向人人共享具有可持续性和复原力的社会转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表致辞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为残疾人铲除物质和文化两方面的障碍、建设有复原力的社会、创造各种机会,切实做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视障人士在博物馆里“摸见”文物与历史;“天使老师”坐在轮椅上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讲解,实施教育活动;“星星的孩子”用艺术诉说心声,让更多人敞开胸怀接受他们的“特别”……根据《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至2025年,广州将进一步巩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地位,成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新快报报道团队走进广州的各大博物馆,了解残障人士如何融入社会,平等地享用文化资源。

1

口述影像解说、无障碍导览……

让视障人士可“摸见”文物背后的故事

11月30日下午,一场面向视障观众进行的“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导赏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举行。15名视障观众通过触摸教具,结合讲解员细致入微的口述影像解说,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去感受潮州木雕艺术的独特韵味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在一个多月前的国际盲人节,粤博与广东省盲人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一场名为“有爱无障,和谐共创”的特别活动,来自广州市的40名视障人士在40名粤博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粤博共同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展之旅。当天,在粤博志愿者的引导下,视障人士分组参观了“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和“指间栩栩——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工艺美术运动”。通过三名粤博金牌志愿者细致的口述解说,视障人士得以全方位地“触摸”到文物背后的故事。视障人士在观展后告诉新快报记者,过往较少机会深度参观博物馆,这次通过专业志愿者们栩栩如生的讲解,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手部触摸,让他们对粤博的展览有更深入的了解。

南汉二陵博物馆也曾举办对视障人士友好的展览。在“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中,一条辅助展线让视障人群可以通过地面铺设的盲道,观看到放大数倍的文物照片、触摸到文物模型和五感体验盒,听到志愿者专门录制的音频讲解。策展人陈馨告诉新快报记者:“辅助展线在为普通观众提供另一种展出文物的解读方式,更为视障人群能真正走进博物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供便利。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平等地感受到博物馆的力量。”

参观过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的视障观众泽宇坦言,自己之前很少去博物馆,因为去了也看不清多少东西,兴趣缺失。而口述影像导览的存在,无形中鼓励了更多视障朋友走进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的无障碍导览让我们视障观众可以了解到展品具体的样子和器物精美的花纹。配合触摸模型,那些历史文物和迷人的故事在我的精神层面更有实感。而口述影像服务则弥补了我看不清细节的遗憾,让我感觉自己也能平等地去领略和感受考古学的成果和意义!”泽宇如是告诉新快报记者。

2

手语专场导赏、肢残观众专场导赏……

让无障碍服务成为不同群体的桥梁

在“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粤博通过手语专场导赏,让听障观众近距离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洞悉时间的流转刻度,品味时间的独特艺术,体悟时间的温馨温度;在“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肢残观众专场导赏,肢残观众可以更舒心地欣赏亚美尼亚历史上珍贵的艺术品,全方位了解亚美尼亚18至20世纪的艺术与生活风貌……为迎接2024年国际残疾人日的到来,近日,粤博推出了“融合共享·文化无碍”系列活动,包括口述影像文物导赏培训、“相手粤博——手语专场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览导赏”、“指间看世界”文物触觉互动等共计11场活动,让无障碍服务逐步成为连接不同群体、促进文化共享的桥梁。

“通过细致的口述影像解说和专业的导赏服务,粤博致力于为视障朋友打造难忘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全方位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文化的魅力。”粤博副馆长凌丽莉告诉记者,粤博从2018年开始首次尝试为视障人士进行口述影像服务,2024年粤博重新开启视障、听障观众教育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和视障、听障人士针对粤博有经验的讲解志愿者进行了多场口述影像及手语导赏专业培训,课程内容涵盖视障人士视觉特征、平等交流原则和沟通技巧、口述员观察技术、口述影像表达、口述影像实践等专业内容。通过这些教育项目,特殊群体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志愿者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力量。目前,粤博口述影像文物导赏讲解队伍已有讲解志愿者42名、专业的手语讲解志愿者4名。2024年共开展“相手粤博——手语专场导赏”15场,惠及听障人士近300人次;线上手语讲解共推出3期内容,播放量累计超18.7万人次。此外,“听见粤博——口述影像文物导赏”项目举办了14场活动,为近280名视障人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

粤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文化平权与社会关怀的立场,开展博物馆无障碍志愿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优化博物馆的无障碍服务,不仅能够满足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还能增进普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与尊重,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3

实地探访、艺术创作、公益画展……

一群年轻的特殊艺术家正在“被看见”

今年6月,一个特别的展览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幕。这个名为“听·海的声音”的公益艺术展,展出了9名患有孤独症、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罕见病等疾病的特殊青少年和8位妈妈的画作。参与展览的所有特殊青少年和妈妈艺术家们均来自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设立的“璞育·特殊艺术家成长计划”公益项目。2024年,该项目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开启了“一家人,一条路,一座城”感恩城市系列艺术倡导计划,用实地探访、艺术创作、公益画展等方式,回馈广州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给予特殊群体的支持和温暖。

“很多孩子受益于博物馆教育,但有一个群体常常被忽略,那就是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博物馆应该以人为中心,博物馆的资源可以为更多人所用。‘听·海的声音’公益艺术展可以说是博物馆融合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群‘被看见’的特殊艺术家,让更多人关注融合教育,给更多特殊家庭呈现一个新的教育视角。”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王芳谈及举办本次展览初衷时表示。

针对有心理方面障碍的人群,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还提供了唱歌、绘画等艺术表达平台,帮助他们展现自我的同时,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才华与潜力。比如,在“广州故事会——南汉二陵博物馆专场活动”中,培智学校开心合唱团带来了合唱《小池》,传达出孩子如种子瑕不掩瑜,终将散发光彩的理念;举办广州考古出土精品文物趣味图片展,让心智障碍的孩子们在博物馆志愿者的陪伴下参观交流,通过老师引导以纯真的视角和无限的创意,将文物元素融入画作之中,表达对岭南文化的独特感悟与理解,等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