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茅海跨海通道出发 解读何以广东

从黄茅海跨海通道出发 解读何以广东
2024年12月11日 15:19 新快报

12月11日,珠江西岸。波光粼粼的黄茅海海域上,全长约31公里呈“C”字形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翩若惊鸿飞架珠海、江门两岸;5座纤腰独柱异形索塔,“小蛮腰”造型刚柔并济,矗立海面。

就在今天(11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工程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从此,大湾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织密。

这个始建于2020年6月的超级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

4年半时间,似乎不短。4年半时间,对于一座超级工程的建成通车,实则很快,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展现出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融合。

追求效率,但不能只看效率。看经济也是如此,要做时间的朋友。“只有慢,才能快。”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从一个个链接中,看到要素的流动,以及流动带来的庞大量能。

跨海通道 链接庞大量能

跨海通道,不仅仅是跨海通道。

如果我们从空中视角俯瞰,会清晰地看出,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向珠江西岸广阔腹地的进一步“延伸”,而在这个意义上,这条连接江门台山和珠海高栏港的交通大动脉,不仅让江门链接起珠海,更是连接起了香港和澳门,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看经济 要看短期之形

更看长期之势

支撑起长期之势信心的,是潜力。广东区域内纵有粤东西北差异,但区域间的融合互动生生不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潜力无限 但挑战重重

结构的变化,呈现的是不同产业间的有增有减、有短有长、此消彼长,此起彼伏。但是都对广东经济乃至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里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再造一个新广东”

是挑战 更是机遇

近日,一年一度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全球的知名政治家、学者、业界领袖及国际组织代表等重量级嘉宾云集于此,聚焦“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主题展开讨论,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时代力量。

与会中外嘉宾表示,从会议感受到中国同各国携手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决心,也为推动各国合作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强大共识与力量。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选择在广州、选择了广东,其背后蕴含哪些深意?广东,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肩负着什么样的地位,承载着怎样的使命?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说起广东,第一经济大省。短短六个字,连续35年,早已烙印深深成为广东的标签。产业亦是如此,星罗棋布,由少而多,由稀而密,由小而大,不断生长。在17.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产业,散落各处,如同满天星斗,各自闪耀。

但也就是在这个“第一”以及其他许多个“第一”的背后,承载的是一代代人接续的努力和奋斗。

不同产业之间,也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一次次链接中衍生着全新的可能。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新的发展也在悄然萌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

这里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世人从何以广东出发,读懂何以中国。

经济指标 洞察未来趋势

看经济,大家习惯于看GDP。对于广东也不例外。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39.1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1.2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9702.3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56195.55亿元,增长2.5%。

3.4%,较之于今年年初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的预期目标而言,尚存差距。

但是,这无碍于人们对于广东的信心。

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向内看,国内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结构调整带来阵痛……形势严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经济增长不可能一直扶摇直上,周期性的调整,是锚定未来“起跳”前的“深蹲”。

前三季度,广东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进出口逆势大增11.1%,是全国外贸大省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份。同时,出口额高达4.39万亿元,同比增长9.1%。

在全球贸易萎缩的大背景下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

看广东全省。工业生产总体增势平稳。10月份,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9月加快1.9个百分点,加快幅度好于全国水平及主要工业大省。1—10月,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1—10月两年平均增速为4.0%,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维持在高位。1—10月,广东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6.8%,该比重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5%以上。广东全省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19.6%,为近十年同期最快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3%,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2.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改善。

看城市。以广州为例,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361.25万户,同比增长7.97%。其中:企业227.95万户,同比增长11.04%,个体工商户133.14万户,同比增长3.10%。

看房市。广州一手住宅成交量仍处于年度高位水平,二手住宅成交量基本持平。11月全市一手住宅网签面积90.02万㎡,同比大幅增长53.2%,远高于前11个月月均63.26万㎡的成交水平和9月份56.03万㎡的网签量。11月全市二手住宅网签面积124.12万㎡,同比增长2.5%、环比略降1.3%,处于近两年高位水平。

从一个个前置经济指标,看的是未来的经济趋势。指标之中,一个朴素的道理跃然纸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产业科技“必争之局”

唯有向前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10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0.9%。其中,出口4.88万亿元,增长8.8%;进口2.64万亿元,增长14.1%;贸易顺差2.24万亿元,扩大3.2%。

数据显示,从月度走势看,10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速环比有所回升,较9月增速提升6.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重点行业看,广东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出口保持韧性,前10个月,广东汽车、船舶、集装箱等出口额分别达440.4亿元、253.8亿元、187.6亿元,分别增长54%、54.8%、147.3%;同期,广东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等进口额分别达9155.4亿元、2375.5亿元、436.4亿元,分别增长16.6%、138.8%、62%。

进出口总量高位维持两位数增长,贸易顺差扩大,反映出的信息层次丰富,一方面,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形成全链条高效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制造基地。

“五外联动”,正全面提升广东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打造形成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区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发展空间。

世界需要广东

世界需要中国

创新,不仅仅在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改革,更藏在一家家企业的生产线中。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医疗器械……多年来,广东在这些重点领域打破产业链条的堵点、卡点,实现了多点突破。

广州一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对布机器人”,通过“智能硬件+AI+大数据”技术,可把所有的布料参数化、信息化,收集它的密度、克重、织法、颜色、纹路等信息,相当于给每块布料一个“身份证”,进而搭建了一个非常齐全的布料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快速精准匹配面料。公司负责人告诉总台记者,“以前我们找一件衣服的面料,可能需要5~7天甚至更久时间,现在3分钟就可以了。”

除了大家熟知的“新三样”,以“服装、家具、家电”为代表的“老三样”也在焕发新活力。

眼下,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科技自立自强为“必争之局”。锚定科技创新强省的广东,重任在肩,唯有向前。

就在10月17日,广东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再次吹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号角。

科技正无处不在、无缝不补,全方位武装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广东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3.54%,超过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2024年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

连续8年全国第一

当前,在广东,一支由7.6万高新科技企业、超800万家企业、超135万研发人员、722万高技能人才、2019万技能人才组成的浩荡队伍,正在大湾区积聚成势,心怀高远,逐梦海天。

改革永无止境

征程未有穷期

广东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让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未来正来,拭目以待。

来源:央视新闻(总台记者 郑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