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通道建设者体验通车马倩倩:就像吃上自己第一次做的饭

黄茅海通道建设者体验通车马倩倩:就像吃上自己第一次做的饭
2024年12月11日 18:14 新快报

新快报讯 今天(11日)15时,刚刚坐上首辆大巴通过黄茅海通道的她激动地对记者说:“通车日上桥就像吃上自己第一次做的饭。”

马倩倩

两年多的时间,这位西北姑娘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长为了一名能独当一面的一线施工技术员,也是保利长大黄茅海跨海通道T5标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员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从“美女”“小姑娘”到“马工”

云雾与海浪、红树林间,白鹭飞舞,黄茅海项目首先吸引到马倩倩的便是这幅生态美景。

2024年6月,因项目部人员调整,西引桥管理人员面临空缺,现场点多线长,面对一片沉默时,马倩倩主动请缨:“我想试一试”。走技术路线、成为一位项目女总工的“种子”,一直埋藏在她心里。

刚进入施工现场时,马倩倩遭遇了诸多质疑。“你来现场干什么?你怎么会来这里?”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个传统上以男性为主导的施工一线,这个年轻女孩显得格格不入。但马倩倩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吓倒,反而将其化作前进的动力。

不同于新闻照片上的美好、雄伟,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嘈杂景象才是常态。从6月到8月,白天,她要顶着烈日在施工现场奔波,与各种材料、器械打交道,检查工程进度、监督施工质量,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夜晚,还要埋头整理资料、绘制图纸、计算数据,为第二天的工作做着精心准备。内外业的无缝衔接让她几乎没有了喘息的时间,疲惫感时常如影随形。

其中,桥梁伸缩缝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工期紧迫、工程量浩大且质量要求极高,作为桥梁在温度作用下“呼吸”的载体,伸缩缝不仅要承载车辆轮胎的反复冲击,更关乎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马倩倩接手后,扛住压力,合理安排工作面,紧抓工效,严控质量,及时总结经验,按计划圆满完成全线100条伸缩缝施工,其中黄茅海大桥西侧两条D1360型伸缩缝安装仅用20天完成,为全线其他附属工程施工保证了作业面。

“管理西引桥后,别人问我负责哪里,我都豪气说出,整个引桥都归我管。”马倩倩笑着说道,“大家从一开始称呼我‘美女’‘小姑娘’到现在称呼‘马工’,我觉得很自豪,说明能力得到了认可。”

为“i”变“e”的成长蜕变

在马倩倩看来,黄茅海项目复杂精妙的工程技术、雄伟壮阔的大桥结构宛如神秘的宝藏,散发着无尽的吸引力。这种对技术的痴迷与向往,成为她踏上筑桥之路的初心。

身处海上,六七级的海风呼呼拍来,声音但凡小了就会被吞没,作为一个典型的“i人”,马倩倩从不敢大声说话到为了进度、质量、安全与工班及合作单位据理力争,大声表达自我,沟通协调能力、逻辑思维方式都得突破。

攻破了“语言关”,随之而来的“业务关”成为了她成长路上的又一重要 “关卡”。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表面裂纹是通病,为了减少裂纹,马倩倩积极参与到项目部进行的蒸汽养生与普通保湿对照试验中。

夏季白天温度过高,浇筑混凝土是在晚上,伸缩缝收面、等待静停就需要5个小时,待达到蒸养条件已经是深夜,她需要和同事在现场把控每一个细节和步骤,最晚的一天凌晨2点才搞定,帮工人搬了点材料,第二天上班打卡指纹都识别不出来了。可喜的是,做完了4个对照组,通过测不同时间段的混凝土强度,项目组形成了一套伸缩缝蒸汽养生工艺流程,裂纹情况得到改善。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一个足够宽阔的平台,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能得到全面的锻炼,自己在技术、实操等方面提升很大。”马倩倩认识到,刚毕业就能参与重点工程建设,自己足够幸运,能做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汲取养分。

通车日,回想这两年多的建设历程,马倩倩心中泛起一丝遗憾 ——感慨自己加入项目的时间有些晚,未来,她希望能参与更多像这样的重点工程,为交通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王彤 通讯员 常大 程家玟 马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