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鑫: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

罗玉鑫: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
2024年12月12日 20:34 新快报

新快报讯 为大力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和美育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东新快报社联合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十香园纪念馆)开展“向美而行”美育浸润行动。

“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

第一期邀请到“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金奖获得者、广州市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广州画院专职画家罗玉鑫以“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为题分享。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广东美术界摘得一金一银一铜佳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罗玉鑫老师的作品《休戚与共》获中国画金奖,这是全国美展创设以来,广东首次获得中国画金奖。

罗玉鑫 《休戚与共》

12月15日,让我们与罗玉鑫老师一起分享她在花鸟画探索与追求中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思考,同时结合《休戚与共》这一金奖作品的创作分析,领悟艺术提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融合、创新的过程和成果。

活动主题:

“向美而行”美育浸润行动

——提纯•从《休戚与共》谈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构建

活动时间:

2024年12月15日(周日)上午10:00-11:30

活动地点:

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

(十香园纪念馆: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怀德大街3号)

指导单位: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

主办单位: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东新快报社、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

承办单位:

新快报收藏周刊、广州市美协理论与传播艺委会、十香园纪念馆

全国美展广东首获中国画金奖,罗玉鑫揭秘创作

“遵从内心”磨画 “恰到好处”作画

全国美展举办以来,广东画家首次获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在此前,广东画家在全国美展中国画方面的最高奖为银奖,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此后,何时能摘得桂冠,成为了广东画坛几代人的追求。

终于,从“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参展作品中评选产生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在北京颁奖,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广州市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委员罗玉鑫凭借作品《休戚与共》获得中国画金奖。第一幅金奖被“非人物题材”的作品夺得,这多少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如果说《休戚与共》是一幅花鸟画,那么,罗玉鑫到底是怎样通过花鸟画来表达主题性创作?她又作了哪些尝试?

罗玉鑫《三只小雪》66X66cm纸本设色2024

罗玉鑫《红云》纸本设色     220×200cm          2009年

罗玉鑫是谁?

80后罗玉鑫,出生于广州,是目前广东青年画家中的代表之一。罗玉鑫刚上小学时,喜欢在一些拆开没有用的包装盒或者过期的日历纸上乱涂乱画,也喜欢做手工、剪纸。

尽管在小时候,父亲已在画家朋友的提醒下,注意到了她的绘画天赋,并有意识带她到儿童活动中心绘画兴趣班学习。但罗玉鑫的求艺之路并不顺利,第一年高考便遭遇“失利”,那年她报考了当时最热门的环艺设计。复读时,她偶然受到人物画家于理作品的影响,决定报考中国画专业。但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她放弃的设计,在后来跟随方楚雄老师攻读研究生时,却再次被调动,“他鼓励我强化画面的点线面、黑白灰的形式感。我意识到我要把高中所学的设计观念与我现在的花鸟画相融合。”

罗玉鑫《无忧之地II》120x200cm2021年纸本设色

但实际上,在大学期间,面临花鸟科和人物科二选一的时候,罗玉鑫也陷入了困惑,陈侗老师提醒她,人生的选择要学会遵从自己内心,遇到重要选择时要反问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学着反观自己,最后还是决定选择了很少人报的花鸟科。”

后来,罗玉鑫分别在著名画家方楚雄先生、姜宝林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博的学习。方楚雄先生评价她,“玉鑫在艺术上追求唯美和经典。她注重技法。画面既有宋人的精勾细染,又有清人的没骨随性。所以她的工笔画工而不板,细而不腻。清新,谨严而有格调。”

罗玉鑫《暖春》220×120cm纸本设色2009年

罗玉鑫《踏歌》220×200cm纸本设色2011年

罗玉鑫《风再起时》16x42cmx5纸本设色2017年

金奖作品如何炼成?

用“养”字来形容罗玉鑫的作品,大抵不会错。她的作品,无论色调还是用笔方式,都跟她个人温和的气质十分吻合。

在艺术家中,罗玉鑫算是早起的一个,每天早上7时,她会选择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早上的太阳温暖而不伤人,它可以滋养我的身体。”

说起金奖作品《休戚与共》的诞生,还得回到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云南昆明开幕,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会议内容包括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等。这与罗玉鑫关注的题材不谋而合,“我一直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及珍稀动物这个话题,持续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和光》《归路》《家园》《无忧之地》等等。”

现在看来,如果说五年前的罗玉鑫关注的还是以家养的宠物或动物园常见的动物为主的话;那么,近五年来,她的创作题材早已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她尝试搜罗世界范围内一些有趣及珍稀动物,比如兔狲、水豚、北极熊、苍羚、犀牛等。

随着“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征稿时间的临近,罗玉鑫对自己该画什么一直苦思冥想。

在一个平常的下午,她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喝茶,突然间,脑子里冒出一个画面:上面是北冰洋冰层,下面是一大片深海。可深海究竟有哪些生物呢?

灵感一到,罗玉鑫立刻打开电脑,开始上网大量收集资料,也买了很多书进行参考,慢慢了解到北冰洋深海里还有虎鲸、独角鲸、鲱鱼、鲑鱼、茴鱼等等。她将查到的所有鱼,包括水底微生物全都列了出来,逐个研究它们的习性、雌雄分别、季节特点等等。

就这样,前期查阅资料及构思构图用了2个多月。“我觉得资料收集工作非常重要,正是这2个多月的理性收集工作,为我在创作中能游刃有余地支配感性,打下了坚实基础。”罗玉鑫说。

尽管脑海中有了画面,现实中也搜寻到了想要的素材,但这毕竟还不是艺术创作,要转化成一幅画,是另一回事。

罗玉鑫《悦影》21x18.5cm绢本设色2019年

“双重冒险”尝试

画面如何定调?如何构图?甚至是否真的要“冒险”选择“非人物题材”去尝试?一系列的疑问缠绕着罗玉鑫。

最终,罗玉鑫做了“双重冒险”的尝试,首先是构图上,画面由两种视觉转换构成,冰层之上的北极熊是平远式视角,透过冰层切面往下转换为纵深的北冰洋。“我不知道这种构图在中国画里是否成立,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表达得出来,当时只想着这样大胆去试一下。”另一重“冒险”则是“提纯”。当然,这本来就是罗玉鑫近年创作时特别强调的表现方法。但这样的色调与近几年入选大型展览的,讲求视觉冲击力强、色彩强烈、抓眼球的风向不同,更关键的是“花鸟画讲故事很难”,以花鸟画表达主题性创作更难。

但罗玉鑫为了验证自己的思考,最终还是决定通过“提纯”的方式,让画面主观地突破自然主义,有意识地去营造形式感、点线面、黑白灰的层次,以平衡艺术性与主题性的关系。她说,“作为画者,必须遵从自己的内心,作品就会真诚,就能打动人心。”

画面绘制大概一个月就完成。不紧不慢,点到即止。“画多了,容易腻。”在罗玉鑫看来,对画面的控制要“恰到好处”。刚刚好,才是大智慧。什么是刚好?确实很难拿捏,“但我一直这样提醒自己。”罗玉鑫说。

罗玉鑫《和光》235x165cm纸本设色2019年

画家的胸怀与格局

认真品读《休戚与共》,会发现,罗玉鑫在构图上,采取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转换,冰层之上是一个平远式视角,透过冰层切面往下转换为纵深的北冰洋。在构图中如何自然地衔接这两个空间,成为此作品最大难点之一。

在创作过程,罗玉鑫不停地调整冰层的边沿线,左半部分沿线线条较为平缓,到了中间稍微往下突出一块,刚好把北极熊一家的外轮廓包裹起来,使其有一种安稳性;沿线到画面右边往上凸起,形成一个水面空间,意在烘托出水面的纵深感,也是为深海空间的转换作出铺垫。那么,冰层之下的故事就从右边这块水面展开,两条雄性独角鲸的鲸牙与头部浮出水面,一半身体在水下,再往下是一条完全在水底的雌性独角鲸。三条独角鲸的头部朝向画面左上方,与北极熊作出呼应。画面从雌性的独角鲸开始,往下则完全过渡到深海之下的视角。深海之下的虎鲸与小鱼朝画面右边游去,一串串的水泡动态是从右下往左上升并穿插其中,意在连接物象之间的关系与拓展画面空间的意境。

罗玉鑫介绍,“画中的北极熊以家人的形式出现,北冰洋中的鱼类也是和谐共生的状态,我想传达的是一种生活的温度。因为我与父母、家庭、同事、好友相处都是非常和睦欢喜,自然我的性格和心境也是开朗平和,于是我的作品意境大多都是和谐美好的。我相信内心能量与画面气息是相通的,观者同时也可以感应到。”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尚辉认为:“中国画金奖入围作品《休戚与共》代表着当代中国画在近年来探索题材的方向和成果。”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评价称,“罗玉鑫的金奖作品《休戚与共》聚焦人类的生态环境,作者把传统工笔画的技法与现代构成意识的布局相结合,充分体现青年美术家的胸怀与格局。”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