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将青春留在基层,也绽放在基层

她们将青春留在基层,也绽放在基层
2024年12月17日 00:00 新快报

■陈礼军(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拉近与学生距离。

■谢冰梅(左)回乡参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杨晓华(右一)三次进疆,将青春留在基层。

扎根西藏教书育人

三次进疆服务基层

回到大山建设家乡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获奖学生、教师名单公布,广东有16名学生和2名教师获奖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有这么一群青年,他们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以奋斗和奉献的姿态,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3-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获奖学生、教师名单。其中,广东省有16名学生和2名教师获奖。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获奖师生在边远地区基层的奋斗成长故事。

■文图: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王娟 通讯员 粤教宣

人物:陈礼军

毕业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扎根西藏,信念如火育桃李

陈礼军,2018年毕业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毕业后,她到了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小学工作。在雪域高原,她坚守教育岗位,用奉献与担当书写“诗与远方”。

大学期间,陈礼军在《酥油》这本书中看到了西藏师资紧缺的现况,当时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她要去西藏教书。毕业前夕,她下定决心,告别家人,只身一人踏上了去往西藏的旅程。

从南粤大地到青藏高原,跨越千里。陈礼军初到时就面临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高原反应等一系列挑战,但她没有轻言放弃,咬牙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同事们都调侃她:“礼军就像个小雷达,小小的身体里全是使不完的牛劲。”

在八一镇小学,陈礼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在教学中,她充分结合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在生活中,她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挤出时间学习藏语,了解藏族文化,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爱心和耐心陪伴他们成长。同时,她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教学竞赛积累了较强的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获得了不少荣誉。

心中的信念如火炬一般,指引着陈礼军在支援西藏教育的路上勇往直前。“进德修业、为人师表”是她坚守的教育信仰,“多培养一个是一个”是她不断追求的教学成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则是她对自己的鼓励。

如今,陈礼军已在西藏扎根,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书写着不一样的青春篇章。

人物:杨晓华 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

“好的好的,我一定会来”

三次进疆,青春绽放在基层

2017年,刚刚从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的杨晓华,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放弃了珠三角的生活,毅然参加西部计划,志愿将青春奉献给离家3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喀什。

在喀什,杨晓华先后担任2017年广东省新疆服务队党支部书记、喀什地区伽师县团委西部计划志愿者联络员。她在全县12个乡镇27个行政村开展“红领巾”小课堂,组织返乡大学生为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促进高校资源服务于乡村群众,活动累计惠及中小学生2357名。此外,杨晓华还组织开展佛山、伽师两地青少年交流项目,带领新疆伽师县50名小学生赴广东进行交流。

一年服务期结束后,杨晓华选择回校读研深造。在回广州的列车上,她接到了村里的米娜瓦尔打来的电话。米娜瓦尔说:“杨老师,家里的瓜熟了,我们全家邀请你来做客。”她强忍着泪水回应:“好的好的,我一定会来。”

2019年,学校开展“走进大美新疆,传承西部建设者精神”社会实践活动。杨晓华作为实践队队长,再次回到了新疆。实践队师生如约到了米娜瓦尔的家里,杨晓华也兑现了她当年的诺言。

实践活动结束,杨晓华回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其间,新疆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时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就像一种无声的“召唤”,激励着她努力学习。在校期间,杨晓华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涉猎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和课程,顺利取得青少年效能训练预备讲师资格证。

2022年7月,杨晓华选择将青春永久留在梦想开始的地方——新疆。她考取了新疆喀什地区基层公务员,进入喀什市和谐街道办事处工作。

三次进疆,三种感受,涌动的却是同一种情怀。杨晓华用行动践行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人物:谢冰梅

毕业于暨南大学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回到大山,傲冰寒梅开出花

谢冰梅,暨南大学2018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她留穗发展,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2020年,得知家乡亟须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后,她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参与建设。在西部大山深处,她在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长,利用专业知识带领大贤村走出一条富民强村路,先后当选金田镇、桂平市、贵港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贵港市党代表,荣获贵港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一切源于一通来自家乡大贤村老支书的“求贤”电话。老支书说,村“两委”即将换届,希望谢冰梅回去接任。这通电话在谢冰梅心中掀起了波澜: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谢冰梅深知村中留守老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艰辛。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她希望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基层治理实践,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作为一名党员,她深知肩上服务祖国和家乡的责任沉甸甸。

“人总要有点理想,你想干什么就去干,年轻人怕什么!”一夜的辗转反侧,导师的一句话让她下定了决心。谢冰梅回拨了来自家乡的电话,“我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在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农村基层治理的案例,现在终于有机会用所学知识来改变家乡面貌了。”

7月,在大贤村党总支举办的党员大会上,谢冰梅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10月,她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作为“一肩挑”的年轻干部,在推动家乡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谢冰梅义无反顾。

在谢冰梅的精心统筹下,一批有理想、有干劲的青年返乡担任村干部。村里的五人“两委”队伍,均为85后青年,均是大专以上学历,激情满满的队伍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谢冰梅还对大贤村原有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村里困难群众创办的酱油厂,因不懂营销而陷入困境。谢冰梅通过做品牌、改包装,帮忙对接媒体和直播平台,提升产品销路。如今,酱油厂年产量已达20万斤,年销售额达200万元,亦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此外,谢冰梅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她发动群众扩大淮山种植,村委也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紫玉淮山,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她还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起建设“大贤村集体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项目基地”,300亩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园蓬勃发展起来……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谢冰梅说,“我没有白回来,也没有辜负初心和使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