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5日下午,由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主办,广东省灵山论坛科学中心、广东省产学研促进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七期灵山科学大讲坛在广州南沙举办。

活动以“大模型驱动的湾区变革:行业智能化升级新范式”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工智能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40余人,共同探讨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行业智能化升级中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重构全球产业格局的浪潮中,大模型技术正以“数字大脑”之姿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掀起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然而,如何实现大模型技术的敏捷部署与场景化落地,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值此关键窗口期,活动汇聚多方智慧,深度解码大模型的底层逻辑与前沿动态,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关注大模型的可解释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人工智能学域署理主任陈雷教授在数据库和数据科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广受认可。他在讲坛上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大模型的革新与未来社会的机遇”的主题分享。

陈雷指出,大模型的发展不仅重塑了人工智能领域,还引发了产业变革、隐私保护等广泛讨论。“尽管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跨场景应用潜力,如在教育、医疗、金融领域的实践,但也暴露出幻觉、隐私泄露等风险。”陈雷强调,大模型带来的价值创造与创新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偏见、隐私和伦理挑战,接下来需要关注大模型的可解释性、个性化服务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大模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社会的正面贡献。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程翔带来了“大模型/基座模型赋能的无线通信传输设计”的主题演讲。程翔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通信网络和网联智能领域,他从无线通信传输设计的角度出发,分享其团队如何将人工智能与通信网络技术结合,以实现智慧网络和连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

讲坛上,程翔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实现通信和多模态感知的紧密耦合,在全球首次提出了“机器联觉”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多模态信息,面向通用任务实现通信和感知的互惠互利。程翔表示,通过多次仿真实验说明,预训练大模型在多任务学习、场景泛化及硬件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无线传输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AI材料创制技术有望解决维度灾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彭超博士以“发展材料人工智能技术 推动材料科学产业变革”为题,分享了自己在材料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彭超聚焦机器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方法辅助实验加速新能源材料数字化制造以及材料高通量设计平台搭建,利用大数据驱动高稳定新能源关键材料的快速预测与制备。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出现,为材料科学的研究和产业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彭超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快速预测,以及合成路径的推荐,大大缩短了从材料发现到工业化应用的时间。长期来看,AI材料创制技术有望解决材料研发中的维度灾难问题,构建面向应用的技术体系,以解决材料创制过程中面临的设计制备关联性差等挑战。
云从科技集团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叶统生进行了题为“浅谈大模型Agent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叶统生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大模型Agent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叶统生擅长将前沿AI技术与公共安全需求结合,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他指出,通过引入大模型,企业可打通以往割裂的业务节点,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场景化业务应用。大模型不仅能够处理结构化数据,还能理解和应用多模态数据如文本、视图和票据等,从而在数据层、交互层和应用层面上实现业务模型的转变。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大家表示,本次大讲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为业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从技术突破到通信赋能,从材料革新到企业实践,四场演讲环环相扣,为与会者铺开一幅完整的产业智能化图景。有关负责人表示,第十七期灵山科学大讲坛不仅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行业智能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也为业界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合作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模型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湾区变革和行业智能化升级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