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投资如何稳中寻机?10图抢鲜看!

2025年投资如何稳中寻机?10图抢鲜看!
2024年12月21日 07:41 长城基金

2024收官在即,2025大幕将启。

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过渡阶段,呈现宽幅震荡特征,行业轮动加速,市场风格也在进行再平衡。展望2025,市场将如何演绎?如何把握来年投资主线?

下面10张图,看过后或更从容~

01 看政策基调,稳定是第一要务。

2024年9月和12月政治局会议:新增稳地产、稳股市、稳汇率、稳通胀表述,显示政策重心已由外转内,稳定成为第一要务。提振股市已经成为本轮稳增长政策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的地位正在战略性抬升,这是9月底以来这轮行情支撑的重要逻辑。

在政策思路转变带动市场逻辑反转的框架下,本轮行情并非短期政策加码带来的反弹,而应该看作一段更大级别的、趋势性行情的起点。本轮行情之前,市场经历了节奏较慢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下跌,各类资金有了较为深度的出清,有望为市场后续上涨提供较充足的流动性。无论是从反弹时间还是反弹幅度来看,当下市场或仍未到“牛市”交易的结束时间,阶段性回调不改整体震荡向上的总基调

02 看风险偏好,等待系统性抬升。

当前市场处于风险偏好的修复期,短期修复已经结束,但暂不具备继续系统性抬升的条件。

一方面,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尚需等待进一步的政策刺激,可能需要等到明年两会后才会看到相关政策落地,二季度或出现基本面修复带来风险偏好回暖;另一方面,高风险偏好资金的进入需等到较为明确的主线行情,当前尚不具备足够条件。

03 看盈利,A股盈利有望缓慢修复。

明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或进入缓慢修复的阶段,A股全年盈利修复进程与此类似。伴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叠加2024年的偏低基数,A股整体盈利增速或在2025年中左右出现改善拐点。盈利会对权益市场带来正向贡献,但向上弹性可能一般,需要寻找其中结构性的具有持续基本面修复的产业主线。

04 看市场风格,成长估值仍有修复空间。

当前成长指数估值仅修复到近5年中位数附近,后续在风险偏好抬升叠加产业趋势演绎下,其估值仍有修复空间,而价值指数则大多依靠配置型资金增配支持。

另外,当前在经济尚未显著修复、但风险偏好较高的背景下,流动性驱动小盘风格相对占优。随着后续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具备基本面支撑的大盘风格有望在中长期维度下占优,但短期来看还没有到“小切大”的时点。

05 看资金,ETF或将是本轮行情重要增量资金。

目前A股短期估值修复已比较到位,后续基本面弹性不高,因此大盘上涨空间或有限,短期内整体仍依赖于流动性驱动,而不同类型资金的偏好也各有不同,由此带来的结构性行情或会更加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ETF占公募基金新发行规模的比例快速增加,ETF或将成为机构力量的主攻方向,也将成为本轮行情重要的增量资金一方面,宽基产品仍是ETF流入的绝对主力,有望带动部分龙头获得超额收益,尤其是属于中证A500的“新质生产力”龙头需要持续重视;另一方面,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后,投资者借道行业+主题ETF布局的意愿也在提升。

06 看节奏,先交易资金情绪,后交易基本面修复。

回顾历史,每一轮熊转牛阶段,进攻型资金都倾向于关注上一段牛市的主线。当前宏观弱复苏,本轮进攻型资金共识的“牛市记忆”是产业投资思路,在跨年行情第一波拔估值的阶段中,预计会持续关注在2020-2021年有所表现自主可控与新能源板块,包括半导体、军工和新能源车、电池等。

而展望明年全年,市场节奏或是先交易资金情绪,后交易基本面修复,可能会分为三个阶段:1)年初预期强现实弱、拔估值的风险偏好行情;2)年中开始基本面逐步修复,寻找盈利弹性的基本面行情;3)在基本面修复与赚钱效应带动下资金形成正循环,驱动盈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的资金面行情。

07 关注方向一:央国企并购重组带来的基本面改善和市值提升机遇。

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本轮并购重组对于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不仅国家层面出台“科创八条”、“并购六条”等支持政策,各地方政府的参与积极性也在持续提升。

一方面,参考2013-2016年的并购浪潮,并购重组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快速的外延式增长。随着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持续提高,并购重组有望成为央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本轮并购重组并非只是短期的主题炒作,有望成为可持续的产业趋势,资金定价也将更偏重基本面逻辑,而央国企通过专业化并购显著提高了实现基本面实质性改善的可能性。

08 关注方向二:困境反转与产能出清结合的周期反转领域。

随着政策推动、自发出清,很多行业逐渐到达经营周期的底部,这一过程中行业赚钱玩家越来越少、产能退出、库存降至底部,供给端将到达“困境”的低点,这也是未来有希望实现“困境反转”的潜在方向。

收入、订单、库存、新建产能都处于负增长,固定资产拐头向下,产能和库存分位数足够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军工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及地产链、消费等为代表的内需板块。部分行业正逐渐看到政策或产业的曙光。

09 关注方向三:新质生产力与自主可控重合的领域。

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再度提升,与此同时,国内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领域也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较为契合。可见自主可控既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战略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明年财政加力信号明确,后续有望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链安全等战略重要性较高的方向,助力高质量自主可控。可关注新质生产力与自主可控重合的领域,包括半导体(AI算力)、信创(AI应用)、军工(低空经济)、机械(机器人)、医疗医药等。

10 关注方向四:智能化浪潮下终端设备端的创新机遇。

目前AI产业趋势正处于技术迭代优化,以及大规模AI基础设施建设的起始阶段。往后发展,从云端到节点到各终端设备的算力铺设和增强,将开启终端设备智能化和创新的新篇章,从PC到手机到各种IoT终端设备,甚至电动车和机器人,都将会迎来算力的急剧提升。

可以期待的是,传统AI端侧(PC、平板、手机)借AI升级重回增长,XR、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化平台化趋势逐渐明显,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有望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